课文《骆驼和羊》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证明高比矮好。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证明矮比高好。” 他们俩走到一个园子旁边。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羊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矮比高好。”骆驼摇了摇头,也不肯认输。 他们俩找老牛评理。老牛说:“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教材简说】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了三只白鹤把吃剩下的一条鱼埋在地里,留着第二天吃,它们各自记住埋鱼地方的标志,第二天,三只白鹤分头按自己所记的标志去找鱼,结果只有一只白鹤找到了鱼。说明凡事要善于开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通过读课文,弄懂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鱼,并明白其中的原因。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2、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建议】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出课题。 ⑴出示关于两条关于骆驼、羊的谜语。 ⑵板书课题《骆驼和羊》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呢?咱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请你一边读课文第1自然段,一边思考,骆驼和羊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生:骆驼和羊都认为自己长得最好,所以争论起来。 2、指导朗读。 ⑴骆驼和羊是怎么争论的呢?请你用“------”画出骆驼说的话,用“~~”画出羊说的话。 ⑵小声读读骆驼和羊说的话,想想它们说话时会用什么语气? ⑶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 ⑷每组推荐两位同学分角色读骆驼和羊的话,大家评议。 如: “长得高好”读出了肯定的语气,还特别骄傲。 “不对,长得矮才好呢”读出了不服气地语气。 “我可以……证明……”这句应读出自信肯定、又有些瞧不起羊的语气。 “我也可以……证明……”这一句应读出不服气,不认输的语气。 ⑸男女生比赛朗读。看谁读得最有语气。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图文结合理解第二句。 ⑴小声读读第二句。然后从图中找到“围墙”,想想“围墙”是什么意思?(如:围墙是围绕园子建起来的墙。) ⑵边指图边提示第二句的内容。 师:园子里种了—— 生:许多树。(一起回答,以下同) 师:茂盛的枝叶____ 生:伸出墙外来。 师:茂盛的枝叶—— 生:长得特别好的枝叶。 (教师相机板书) ⑶指导朗读。(谁能有语气地读一读这一句?) 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 3、图文结合理解三、四句。 ⑴从图上哪些地方能看出骆驼很容易就吃到了树叶? ⑵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四句,边读边想边画出羊吃树叶的动作。(如:抬、扒、伸) ⑶看图说说“扒在墙上”的样子? (如:羊用前脚使劲抠着墙,生怕脚滑下来。它上半身的力气都用在墙上了……可怎么也够不到树叶,真急人。能简单说出所看到的就可以) ⑷谁能把骆驼和羊吃树叶时的样子有语气地读出来。 ⑸骆驼用这个办法证明____ 生:高比矮好。 (教师相机板书) 4、指导朗读第五句。 ⑴想想骆驼现在是什么心情?(很得意) ⑵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骆驼的心情吗? “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 5.“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不肯认输”是什么意思? 如:不想承认自己失败了。 6、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