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藏羚羊跪拜》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来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达到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觐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用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悲悯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感到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上打开了,他吃惊得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zi6*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向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的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止。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前言】 《藏羚羊跪拜》叙述了藏北高原一位老猎人的一次奇特经历:一头母藏羚羊为了保护自己腹中的幼崽,用跪拜的方式乞求猎人放生。而老猎人在杀死了藏羚羊母子之后,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忏悔之中,从此在藏北高原上消失了。作者意在借这一凄美、悲壮的故事,揭示母爱的伟大与崇高,人类的忏悔与自责。文章的每一个字都震撼读者的心灵,唤醒人们心底的那份善良,激发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学习目标】 1.品味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表现心理的作用。 2.在听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圈画分析和讨论交流中理解藏羚,羊跪拜的情感和老猎人的心理;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深刻含义。 3.感受藏羚羊的母爱、老猎人的慈善情怀,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设计】 一、课前,激趣导读。 我来描述,你来猜。(课件出示图片) 它们与冰雪为伴,与严寒为友,生息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的可可西里。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它们不仅体形优美、动作敏捷、性格刚强,而且耐高寒、抗缺氧,是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生灵。它们从不向自然界任何灾难屈服,被人们誉为“高原精灵”。──藏羚羊。(板书) 二、拓展,丰盈认识。 1.朗读。课件出示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播放侃侃《可可西里》的歌曲) 师朗读这一材料。 2.谈感受。相信你听完后肯定有话要说! 3.引题。这堂课我们要共读的是一则有关藏羚羊的感人故事——《藏羚羊跪拜》。 三、揭题,释题质疑。 1.写“跪拜”,释“跪拜”。(跪拜是一种礼节,即跪在地上磕头,非常隆重。) 2.说“跪拜”:生活中你见过跪拜?他们为何跪拜? 3.读“跪拜”。(注意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融进你的声音里。) 4.质疑。读一读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知道的? 四、初览,整体感知。 1.教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 注意读的要求:第一遍读:放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并用上读书符号。第二遍读:边读边思,找一找,划一划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读懂了刚才同学的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