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 |
课文《草原的早晨》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厂”、“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欢乐。 【教学方案一】 一、谈话导入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板书:草原()的早晨)领读。 3、讲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4、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本跳着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 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④教师讲:“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牧民们骑上了好马)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对生字词的理解。(远处:远的地方;飘动:联系生活实际讲) 4、复习巩固生字词 出示下列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啪鞭黎明宁静铺满跨骏马 结合认读生字词教新的偏旁 5、自由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 三、作业 读读、写写下面的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案二】 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听写:“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说出“处”、“牧”、“原”的偏旁名称。 3、指名朗读课文。 静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新绿铺满草原;时间:早晨——黎明) 口头填空。鞭声打破了宁静。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一样了。 指名读全段。(重音: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牧民们,追赶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对“一只只”、“蹦跳着”、“无边”、“跨上”等词语的理解。(一只只:羊儿多;蹦跳着羊儿欢快;无边:草原大;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板书: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赶) 这一段写草原上羊儿和牧民怎么样?(羊儿多,牧民欢乐)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无边欢乐) 3.第三自然段。 轻声读全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谁会读的? 指名朗读后提问: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你为什么这么说?(“一群群”说明羊儿多;“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说明牧民心里很欢乐,放声歌唱) 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写草原上的羊儿多,牧民乐)(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儿”,这一段是“一群群羊儿”羊儿更多了。上一段通过写牧民跨上骏马追赶羊群表示欢乐,这一段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来表现牧民的欢乐) 作者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为什么这么大比方?(羊儿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个样;羊儿一边吃草,一边活动,白云在空中也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板书:一群群飘动歌声) 引读:远处,一群群羊儿——学生接着读,师读:蓝天下回荡着——学生接着读。 三、课堂练习 1、读了《草原的早晨》,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儿真多。牧民们的生活很快乐)(板书:多乐)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鞭声()草原 ()羊群()清香 照例填空 一()春雷一()气一()白鹅 一()小船一()梅花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案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 导语:那还等什么,咱们赶快学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读全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师:你觉得她哪些词读得特别好? 2、细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响亮”等词学习第一句。 ⑵抓住“铺满”、“新绿”、“醒来了”等词学习第二句。 3、自由读词、读句。 4、指名读这段。 5、学生有感情读齐读这段。 导语:当黎明到来的时候,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热闹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学习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讨) ★点击“草原之旅”中的视频,边看边体会草原的热闹。 2、相机教学。 读过课文,看过录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热闹? 羊多,羊欢 ⑴从文中哪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体会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读好“涌出”、“蹦跳”、“奔向”,体会羊儿当时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赛读这句。 ⑸用上这3个词,说说我们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放风筝比赛的场面。(同桌交流后发言) 师: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开始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大操场。 师:你当时开心吗?快活吗? ⑹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感受一下羊儿急于冲出圈门奔向大草原时的开心、快乐。 导语:真是群自在、快乐的羊啊! 牧民乐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 (真快;好威风;骑马技术高;高兴) ⑵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开心劲儿读出吗? ⑶指名多人读。齐读。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范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群图片,播放牧羊人的歌声)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什么地方像? 自读这句体会。 ⑶师: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听到了歌声),歌声忽远忽近,在大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是“回荡”。 ⑸这是怎样的歌声? ⑹指导读好这段,语速放慢,声音渐渐放轻,学着老师的样……指名读。 ⑺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三、指导背诵。 导语: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这么美的大草原,这么美的课文,我们把它印入脑海,好吗? 师: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相机)喜欢这段的起立背。 四、指导习字。 ⑴出示:“牧”、“原”这两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两个字,介绍给大家。 ⑵你认识了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五、拓展延伸。 导语:这堂课小朋友学习得真认真,李老师奖励大家去大草原游览一番。(播放《赛马》)让我们骑上骏马,跟随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动作,甩起鞭子,喊起来。) 师:点击“草原之旅”。自己浏览图片,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小朋友们,尽情地享受这次“草原之旅”吧! ★学生自由操作,浏览。 六、布置作业。 任选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学习了课文,大草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请你到小画板中,帮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颜色,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贴一贴:请你动起小手,到网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图片,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贴一贴”中,让大家一块儿来欣赏吧。 师:“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我相信每个小朋友的感触都很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