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 |
课文《春游湖》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教材简说】 《春游湖》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古诗诵读课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是《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古诗阅读的总目标。本册教材说明中也明确指出“‘古诗诵读’在教材中自成体系,采用诗配画的方式呈现内容……一方面,古诗词语言凝练而优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可以通过诵读,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这种呈现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借助图画大致了解诗句的内容和意境,避免教师的过细的讲解与分析。” 【学习目标】 1、会认“几、夹、岸、断、舟”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看图读诗,感受春天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方案一】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春姑娘拿着魔法棒悄悄的走来了,给我们的大自然带来许多变化,你发现了吗? (指生自由发言。) 师:春天真是个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季节。宋朝的诗人俆俯就趁着春光出门游玩,写下了这首《春游湖》,请大家齐读课题。你们猜猜他去哪里游玩了? 二、初读课文。 1、师:,春天的湖畔到底有怎样的景色呢?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比较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识字。 a.自由认读。 b.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 c.认读词语:燕子、双飞、几时回、桃花、夹岸、蘸水开、断桥、撑出、柳阴。 3、师:词语朋友回到古诗里了,你们还能读准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指名读,正音。) 4、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我也想来读一读,如果我读得好,请你们给我鼓鼓掌,好吗?(师带动作范读)老师读得好是有小窍门的:那就是边读边想象诗中美好的画面,这样才能读得很有感情,你们也来试试吧! 5、齐读。 三、图文结合,品读古诗,读懂诗句。 1、由图引入。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真想马上到湖边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你们也想去看看吗?快和诗人一起去湖边游览吧!(出示游湖画面) 2、看图感悟。 (1)(出示湖边美景图)师:慢慢地、仔细地欣赏,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A、(当学生说到燕子)指导读古诗第一行: 师:整整一个冬天没看见可爱的小燕子了,你瞧,它们成双成对地飞回来了,跟小燕子打个招呼吧!(你好,小燕子!)你们看到小燕子可真开心啊,谁能开心的读一读这句呢?----小燕子看到大家也很高兴呢,瞧,它们一会飞得高一会飞得低,你来读-------到底是什么时候回来的?请你来读-----(指名读,男生读。) B、指导读第二行: 师:除了小燕子,你还看到了什么?(桃花)小燕子可真聪明,看到这么美的桃花开了就悄悄的飞回了,你能美美的读一读这句吗?----看,桃花红红的、粉粉的,多可爱啊,请你来读。------两岸到处是桃花,真多呀,你来读-----因为春雨绵绵,湖水涨得好高,你看桃花都碰到水面了,水灵灵的,请你来读-----(指名读,女生读。) C、两岸的桃花真多呀,树枝都被压弯了腰,再加上可爱的小燕子,春天就更美了,谁能把一二行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一二行,读出感受。)让我们看着美景一起吟诵这优美的诗句吧! (2)(出示人物、断桥、小舟图)师:诗人被眼前美景所吸引,继续前行,又看到了什么? (当学生说到断桥)师:是啊,春雨连绵,湖水猛涨连桥也冲断了,游人们都过不去了,怎么办呢?谁来读读这句?------对面嫩绿的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探出了小脑袋,还有五颜六色的野花在向我们招手呢,可惜都看不成了。请你来读(指名读)------大家说怎么办呢?(生:有船啊)在哪?(柳树下)正在人们着急的时候,柳树下居然撑出了一条小舟,瞧你们多惊喜啊,读出感情-----船儿轻轻划,穿过那像帘子一样的柳条,多舒服呀,请你来读-----坐着小船,咱们又可以继续游玩了,多么愉快,请你来读------(指名读,) 师:虽然不能从桥上过去,但是坐着小船欣赏美景也不错,谁能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呢? 3、全班在优美的配乐声中齐读古诗。 4、师生一起读:让我们一起缓缓地,有节奏的,要是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读--- 四、指导背诵,体会感情。 1、师:学完整首古诗,相信这清新的景色和优美的诗句都让你们印象深刻,能不看书背诵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2、师:你可以看着图片吟诵,也可以闭起眼睛,想象美丽的湖边风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给同桌听听。 3、配乐,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1、你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古诗呢?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2、从古至今,春天一直是大家非常喜爱的季节,也流传着好多赞美春天的文章和古诗,我们课后一起把它们都收集起来吧! 【教学方案二】 一、激趣导入,解题明意。 1、谈话导入:同学们,春天,不仅在“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上,不仅在“处处闻啼鸟”的花丛中。春天还在美丽的水边湖畔呢!(板书:“湖”) 宋代诗人徐俯(板书:“宋、徐俯”)就在“春风花草香”里去湖边游玩。把湖边美景都写在了这首《春游湖》里。(板书诗题:“春游湖”,“春’字只写上半部分) 2、读题悟题: 预设:①“春”字下边怎么写呀?老师忘了。 ②“春”里边的这个“日”字,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说) ③在温暖、美丽的春天去湖边游玩,你的心情怎样?(指名说) ④那么,带着春天温暖的感觉,带着我们愉快的心情,读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一)自读古诗 1、指导学法 春天的湖畔有多美呢?我们想不想自己把古诗中美丽的景色读出来? 预设:①光想不行,得拿出方法来。(总结以往学古诗的方法,出示读诗方法歌:“借助拼音读准音,细听范读找节奏。读到什么想什么,边读边想有感情。”) ②那我们首先来借助拼音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吧! 2、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3、组织学生合作识字,互相正音。 (二)检查自读 1、趣味闯关游戏 预设: ①第一关,变出个字给大家认!(出示“夹”的卡片)这个字多有趣呀,两横夹两点,两点夹个人,真是个大夹子。我们一起读读! ②告诉大家,中国字有趣的多得很。不信,我再画个字给你们看。(边画边说)一条小河弯又弯,(画“厂”形的河)河边地高就像山,(在河上画“山”)它呀,就是河水爬呀爬不上去的岸,岸上没水特别干。(在河下写“干”)谁认识它?(指名认,认对了师出示生字卡片。) ③第二关我们比比谁是识字小能手。(出示卡片“舟”“断”和“几”)认识它们吗?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指名说)真是个识字能手! 2、开火车游戏 ①先开个单轨火车。(开火车读生字) ②再开个shuang6*轨火车。(开火车词,同桌一起读) ③最后开一列横轨火车。(开火车读句子) 3、听读欣赏,感受节奏 祝贺大家顺利过了字音关。接下来,咱们再怎么读?(指板书“读诗方法歌”上的“细听范读找节奏。”) ①师范读古诗 ②师手势导读古诗 ③指名读、齐读 过渡:多么动听的大合唱呀!怪不得人们把诗叫诗歌呢! 三、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1.自由读诗,想像诗意 诗呀,不仅像歌一样动听,还像画一样美呢!刚才读诗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已经看到一些美丽图画了?没看到也别急,我们自己再读读,注意(指板书“读到什么想什么。”) 2.全班交流:孩子们,看到诗中那些美丽图画了吗?(指名说) 3.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过渡:燕子、桃花、断桥、小舟,多美的游湖图呀!想不想当一回诗人,享受一下游湖吟诗的乐趣呢? 指导读“双飞燕子几时回?” 1.借助图画和想像入境 (课件显示“双飞燕子图”) 整整一个冬天没看见咱们的老朋友燕子了,今天,它们那可爱的身影成双成对掠过湖面,突然映入我们眼帘,你真想说——(指名说) 2.指名读古诗第一行: 诗人徐俯看见小燕子也和我们一样惊喜!他在诗里是怎么问候小燕子的?(指名读) 根据指名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预设: ①现在你就是诗人,看到好久不见的小燕子,你惊喜的问—— ②(指名读,贴板书)还有哪个小诗人想问候问候小燕子?(指名读)来,问出你的惊喜来?(指板书) 3.齐读古诗第一行 引读:是啊,好久不见的燕子你们是什么时候(课件显示“几时”)回来的呀?盼望已久的春天你又是什么时候(指课件上的词语“几时”)来到这美丽湖边的呢?我们带着自己的惊喜一起问问小燕子——(课件显示“双飞燕子几时回?图句”)(生齐读) 指导读“夹岸桃花蘸水开。” 1、借助图画和想像入境: ①想知道“双飞燕子几时回?”的吗?,跟着小燕子去看看就知道啦! ②多美的桃花!我们看,它们开在哪儿?指名说,(相机显示词语“夹岸”) ③仔细看湖两岸的桃花是怎样开着的?(出示课件“桃花蘸水图”)(指名说)(相机显示词语“蘸水开”) 2、指名读古诗第二行 引读:(课件显示“夹岸桃花蘸水开”)春天多雨,湖水涨起来了,一朵朵桃花轻轻贴着水面,水灵灵地开放着。美吗? 创设情景,体会诗境: 你就是那朵轻轻贴着水面的小桃花!小桃花,贴着水面开放的感觉怎么样?(指名说感受,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行诗) 你就是那朵探着身子,把湖水当镜子照的小桃花!小桃花你看见什么啦? (指名说感受,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行诗) 引读指导: 预设:A、这是多么娇柔的桃花呀!它轻轻地贴着湖上的柔波。那柔嫩的花瓣还蘸着一两点的水珠呢!来,读轻一点、柔一点,别把花瓣上的水珠碰掉了。 B、看,满湖春水在满岸桃花的倒影里是多么艳丽!满岸的桃花在满湖春水的滋润下又是多么娇美!我们美美地读—— 3、男女生比赛读古诗一二两行 引读:原来是在这夹岸桃花蘸水开的时候,(贴板书:“夹岸桃花蘸水开”)小燕子回来了。女生们用这两行美丽的诗句欢迎欢它!(指板书:“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齐读)男生能不能比女生读得更美! 指导读“春雨断桥人不度” 1、借助图画和想像入境: ①瞧,小燕子听我们读得这么美,想带我们去湖那边看更美的景色呢!我们赶紧过湖去看看。 ②哎呀,连绵的春雨把小桥冲成了——(课件显示词语“断桥”)这真是——(课件显示句子“春雨断桥人不度”) 2、品读感悟 ①悟诗情:桥断了,不能过湖,你的心情怎样?(指名说感受,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行诗) 指导读“小舟撑出柳荫来” 过渡:春雨断桥人发愁,我们怎么才能过湖去看更美的景色呢?(指名说) 1、借助图画和想像入境: 瞧,真的有一叶小舟从那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荫深处撑出来了?(课件显示词语“小舟撑出柳荫图”) 2、品读感悟 ①悟诗情,读诗句: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②指名说想法读诗句,根据学情预设如下: 例如:是的,你马上可以乘着小舟过湖了!心情怎样? 是啊,马上可以过湖去了!激动吗?请看着小舟欢呼一声——(画上出现诗句“小舟撑出柳荫来”) (师相机点评,引导学生读出欢呼般的感觉) 3、齐读“小舟撑出柳荫来” 引读:小诗人们,快看,撑出柳荫的小舟,已经划向宽阔的湖面,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高兴地喊——(课件显示动画小舟)这叶小舟,马上就要带咱们去湖那边看更美的春景。我们激动地欢呼——(指课件“小舟撑出柳荫来”) 4、齐读古诗三四两行 引读:哎呀,刚才还在为不能过湖发愁呢!(板书:春雨断桥人不度)现在渡咱们过湖的小舟已经划过来了。(板书:小舟撑出柳荫来)这真是——(指板书:“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 3、配乐齐读全诗 湖边景色美,游湖多快乐!请个小导游用美丽的诗句带着我们到湖边再游一次,好吗?指名读(课件显示配乐全诗组图) 想读的都站起来,跟老师一起来赞美赞美这湖上明媚的春光吧!齐读(课件显示配乐全诗组图) 引读:好久不见的燕子成双成对的飞回来了!我们惊喜地问——(生齐读第一行诗) 看看湖两岸的桃花蘸着春水开得多娇艳呀!真是——(生齐读第二行诗) 春雨冲断了小桥,我们不能过湖,只好着急的说——(生齐读第三行诗) 别急别急,看,谁来帮我们了?(生齐读第四行诗)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开“诗歌背诵诗会”背古诗。 ①指名诵读 ②评读 ③配乐齐声诵读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过渡:大家读得如歌如画太美了!(边说边帖板书“读诗方法歌”的最后两句“古诗如歌又如画,画面美丽歌动听”) 1、诗歌欣赏 孩子们,喜欢这如歌如画的诗吗?那我把自己写的诗也送给大家一首,请大家用我们的自读古诗法读读它! 出示古体诗: 春游茶山 翠雾盈盈香袅袅, 白螺小手拈玉硝。 笑语纷纷携香散, 雪鹭翩翩蘸翠飘。 2、总结 孩子们,写诗其实并不难。诗人徐俯从小就爱读书,喜欢把自己看到的景物用笔写下来,他七岁就能写诗了。相信我们多读书,多练笔,也能写出好诗来! 六作业设计: A、我们班的小朗诵家们,可以把教室后黑板积累栏里的新诗美美地读一读。 B、我们班的小作家们,可以在你的观察日记本上。写一写自己平时观察到的美丽景色,然后配上美丽的图画。 【教学方案三】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指生自由发言。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春游湖》。 2、板书课题 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春天的湖畔,春意更加浓郁,诗人是如何描写春天游湖时的情景的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1、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2、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诗从春雨的角度写春,有情有景,生机盎然,俏皮的问候点出了小燕子给人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还有桃花映水的姿态跃然纸上,湖水高涨,使岸上低垂的桃花轻轻贴着睡面开放。原来春天早已在湖边,从柳阴里撑出一只小舟来。绝处逢生,令人欢呼雀跃,小舟撑来,全诗随之飞动,勾画出一个情趣盎然的春游图。) 3、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