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流动的画》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呜─── 火车开啦! 妈妈说:“快看哪, 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 啊,真的! 小河弯弯曲曲, 山腰飘着白纱。 汽车往来穿梭, 路边开满鲜花。 水库好似明镜, 山坡点点人家…… 我连忙打开画板, 边吃橘子边画。 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 我忽然看见─── “哦,妈妈,我知道啦!” 窗外是祖国的画, 千万不能弄脏它!“ 妈妈听了点头, 微笑浮上脸颊: “祖国的画中, 还有个懂事的娃娃!” 【教材简说】 《流动的画》是一首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童趣的小诗,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四单元“祖国”的第一篇课文。诗中,“我”坐在飞奔的火车窗边欣赏祖国的风景,美丽的“画”是流动的,“我”的情感也随之灵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这流动的“画”,这美丽的“画”。诗歌文质兼美,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儿童欣赏和朗读。孩子们轻柔的读书声,专注的眼神,机巧的回答,让课堂流淌着灵动的慧心,充满着纯真的快乐。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认识12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 3、练习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方案一】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在火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板书课题)(生发言)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把预习中画出的生字读一读,看看都认识了没有。(自由读课文) 2.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实践 1.请同学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并交流) 2.(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这排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说哪一个就说哪一个。(观察思考后,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的。) (2)这里有两个难字:“梭”“橘”,谁能想出记住它的办法?(出示课件,并谈认识两个字的方法。) (3)出示课件,认识“忽”“弄”,前面我们认识的那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注意“弄”字的读音。(指名读) 3.巩固识字。(游戏法检测) 看!现在开来了一列火车,满载着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生字朋友,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继续前进。(指名读词语) 四、学习课文 第一小节: 1.创设情境读课文。请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就要开了,让我们坐上这列火车,一起去看这幅流动的画,你都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是怎样的?(学生听火车开的声音,然后自由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学生回答所看到的车窗外的景色。) 2.让我们透过车窗来看看这幅流动的画,(出示课件)你看了这幅流动的画,你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看图,想像并回答。) 3.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读读书中对这一幅流动的画的描写。(自己在小组里练读并指名读) 4.出示对比句子,请学生读,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学生自由读) 5.发散思维:火车在不断地前进,它又到了哪里,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想像后回答) 第二小节:(出示课件) 1.看图谈感受。面对这样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做,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学生谈感受,看图说意思。 2.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娃娃?为什么? 读句子:“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要弄脏它!”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你知道不能弄脏它的原因了吗?板书:爱(看课件,指名读、齐读。) 3.看到他如此热爱祖国的美景,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4.国庆节就要到了,你也可能跟随父母坐上火车去外地旅游,你会怎么做呢?(结合实际,自由发言。) 五、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 2.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 3.结束语: 今天我们登上火车去看了一幅流动的画,祖国的山山水水这么美,我们都要用我们的行动去热爱她,保护她,只有那样,我们的祖国才会更美丽。 【教学方案二】 一、图片激趣,谈话导入。 1、展示: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祖国风光图片。 2、谈话:同学们,你们坐过汽车吗?透过车窗你观赏到什么样的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有位小朋友把他在为车的车窗上看到的景物称为“流动的画”,你知道为什么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流动的画”这一课。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 2、生自读,标出生字新词。 3、同桌一起想办法认识生字新词(上下文猜字词、看拼音认读、听老师、同学读等)并齐读。 4、同桌齐读课文。 5、师范读,请学生认真听,并尝试读。 三、认读新词,自学生字。 过渡:刚雨咱们和这首诗歌见了几面,跟著书里的小朋友洋洋去看"流动的画",洋洋想想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能不能认出这首诗里的新词和生字,有兴趣接受考验吗? 1、读词语。教师出示词语:山腰、白纱、鲜花、好似、扔出、忽然、知道、弄脏、浮出、脸颊,指名读,说说读准字音要注意什么。小老师领读。 2、读生字:同学们,你们经住了洋洋的考验,现在咱们来做个游戏吧。一名学生拿卡片随机考同学。 四、再读诗歌,感悟诗意。 过渡:同学们真棒,一个个难关都被你们攻克了。我们已经认识了这课的生字新词,现在肯定能把这首诗歌读得更好了,有信心吗? 1、生读诗歌。 2、谈话: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话想说?(如请学生质疑问难、说说读后所知所感等。) 3、学生互问互答。(学生没说到的,老师适当给予补充。) (1)"穿梭":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在本诗中形容汔车来往频繁。 (2)我和妈妈坐在车上看到了哪些景物?(指导学生看插图,我和妈妈在车上看到了小河、山、汔车、鲜花、水库) (3)师范说:我看到了(弯弯曲曲)的小河,并板书。你能像老师这样说说其它的景物吗?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如(美丽)的鲜花、(透明)的白纱、(往来穿梭)的汔车、(明镜似的)水库等。 (4)"流动的画"指什么呢? (5)为什么妈妈说我是个懂事的孩子呢? 小组讨论并发言。 4、生再读诗歌,要求尝试读出妈妈和孩子说话的语气。 5、师范读。 6、分组比赛读。 五、分析字形,自学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写的字:流、往、似、扔、忽然、道、弄、脸 2、出示自学提示 (1)读一读字音。 (2)说一说记法:从结构、加偏旁、部分相加、想象记忆等方面帮助识记。 (3)提一提该注意的地方。 (4)找一找朋友。 3、反馈自学情况。 4、流:注意右上方是"亡"加一点。往:住加一撇。扔:乃的笔顺是:撇、横折折弯钩。忽:勿不能加点。 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六、拓展教学,总结本课。 1、洋洋看到祖国美丽的风景: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汔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你还会看到什么?能像洋洋那样做个小诗人,也试着说说吗? 2、总结:今天洋洋带咱们学习了"流动的画"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方案三】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有数不尽的美丽风景。昨天,姚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祖国各地风景的图片或文章,也可以是你去外地旅行拍摄的照片。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2、揭示课题。 师:姚老师真羡慕你们,你们去过的地方,有很多姚老师还没去过呢!有一个小朋友,他和妈妈一起坐着火车外出旅行,在车上,就看到许多美丽的景色,还把看到的美景写成了一首很美的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流动的画〉(板书:流动的画)。请大家齐读一下课题。谁来说说“流动的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流动的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同桌互读。 师:姚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预习课文,你们有没有认真预习呢?课文会读了吗?请你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要认真听,如果你的同桌哪个字没读好,你要帮他纠正一下。 2、指名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当小评委,注意:小评委可要认真听,才知道他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有几个小节。(请两个同学分别读一、二小节。学生评,读好的奖励小红旗。) 3、小组读。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请举手的同学一起读。(读得好,掌声表扬自己。) (二)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词,自由读。 师:词宝宝看到大家读课文读得挺不错的,就从课文中跳出来了,你还认得出它们吗?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师:你认为哪个字比较难读,或容易读错,请到台上来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好吗? 2、小老师带读。 师:谁愿意到台上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出色的小老师姚老师要送他小星星。 3、摘果子游戏。 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姚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家。看,这满树花花绿绿的果子,你们想得到吗?不过姚老师有个要求:你要先把果子上的词语读准确了,才能摘下来,然后请大家跟你一起读。这个果子才能送给你。 4、理解词义。 师:词语会读了,懂得理解它的意思吗?你知道哪个词的意思,就站起来告诉大家。哪一个不懂,也可以请大家帮帮忙。(结合扩词、造句等。)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小节。 1、全班轻声读。 师:现在,我们把词宝宝放回课文中,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有信心吗?请大家轻声读第一小节。 2、理解诗意。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一小节在讲什么吗?哪些景物?(相机板书:小河、山腰、汽车、路边、水库、山坡。) 师:还有什么不懂要请大家帮忙? 师:小作者把他在火车上看到的景色写得多美啊,我们也来把这些美丽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好不好?姚老师读前面,你们接着读后面。 师:现在,你们也来考考姚老师,好不好,你们读前面,看看姚老师能不能把后面的读出来。 3、拓展说话训练。 师:小河、山腰、汽车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师:小朋友坐在车厢里看到的景物很多很多,你看,课文里用省略号省去了,你能说一说,小朋友还会看到什么景色吗? 课间音乐:书上的小朋友用美丽的诗来赞美祖国,我们用歌声来夸夸我们的祖国好不好?(表演唱:《娃哈哈》) 4、指导书写生字:流、扔。 师:现在我们学写第一小节里的两个生字:流、扔,请大家先看姚老师在田字格上写,好吗?在小组里分析一下,这两个字应怎么写,怎么记住? 师:请大家试着在自己的本子上各写两遍。比一比,谁写得好看。 (二)讲读第二小节。 师:看到车窗外流过这么美的景色,坐在车厢里的小朋友想干什么呢?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就知道了。 1、轻声读第二小节。 2、领会诗意。 师:我想干什么?(边吃橘子边画画,想把橘子皮扔出窗外。) 忽然看到什么?(妈妈严厉的目光,好像在批评我。) 妈妈为什么夸我是个懂事的娃娃? 四、总结谈话,明理导行。 1、齐读课文。 2、师: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我们应该向书上的小朋友学习什么? 3、怎样做个懂事的娃娃?(例:爱护花草树木,不任意采摘;爱护公共设施,不乱刻乱画;多植树,让祖国到处都是绿树,都是鲜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