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秋兴八首追和杜老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王之道 |
释义 | 秋兴八首追和杜老原文云影曚曨日洒晖,金湖西畔晚阴微。渔用缭绕青山去,枫叶追随白鸟飞。 摩诘家风非世有,渊明心性与时违。 近来病瘠连诗瘦,翻爱西台字样肥。 诗词问答问:秋兴八首追和杜老的作者是谁?答:王之道 参考注释云影(1).云的影像。 南朝 梁元帝 《夜宿柏斋》诗:“烛暗行人静,帘开云影入。” 宋 叶梦得 《满江红》词:“云影淡,天容窄。晓风漪十顷,暖浮晴色。”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这些时想晨鐘暮鼓,马足车尘,细看来恰便似云影空中尽。” 沙汀 《夏夜》:“水田明晃晃的,倒映着天光云影。” (2).比喻妇女的美发。 宋 黄机 《眼儿媚》词:“鬔鬆两鬢飞云影,鈿合未梳妆。” 宋 陈著 《洞仙歌·次韵花蕊夫人》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云影鬅鬙翠山远。” 晚阴傍晚时的阴霾。 唐 宋之问 《嵩山天门歌》:“晚阴兮足风,夕阳兮赩红。” 缭绕(1) 一圈圈向上飘起 炊烟缭绕 (2) 事情结束后延续存在 余音缭绕 青山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枫叶枫树叶。亦泛指秋令变红的其他植物的叶子。诗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晓霜枫叶丹,夕曛嵐气阴。”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潯阳 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明 徐霖 《绣襦记·共宿邮亭》:“山远天高烟水寒,两岸楼臺枫叶丹。” 杨朔 《香山红叶》:“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像枫叶?’” 追随(1) (2) 仿效前人的事迹 (3) 跟随 经常追随着他的记者们 白鸟(1).白羽的鸟。鹤、鹭之类。《诗·大雅·灵台》:“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唐 刘长卿 《题魏万成江亭》诗:“苍山隐暮雪,白鸟没寒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鹭》:“鷺鷥、丝禽、雪客、舂锄、白鸟。” 陈毅 《中秋》诗:“红云滚滚稻粱熟,白鸟翻翻荷柳愁。” (2).蚊的别名。《大戴礼记·夏小正》:“﹝八月﹞丹鸟羞白鸟。丹鸟也者,谓丹良也。白鸟也者,谓蚊蚋也。”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白鸟,蚊也。 齐桓公 卧於 柏寝 ,谓 仲父 曰:‘吾国富民殷,无餘忧矣。一物失所,寡人犹为之悒悒,今白鸟营营,饥而未饱,寡人忧之。’因开翠纱之幬,进蚊子焉。” 清 曹寅 《西轩纳凉口号》之六:“六月此间无白鸟,藤轮随意入 华胥 。” (3).比喻贪夫、赃吏。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 仇兆鳌 注:“白鸟比贪夫,青蝇比谗人。” 宋 苏舜钦 《答子履》诗:“苍蝇休聚谤,白鸟已为羣。” 宋 黄庭坚 《卫南》诗:“白鸟自多人自少,污泥终浊水终清。” 摩诘(1). 维摩诘 (梵语vimalakīrti)的省称。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维摩经》中说 维摩诘 是 毘耶离城 中一位大乘居士,和 释迦牟尼 同时,善于应机化导。曾经以称病为由,向 释迦佛 遣来问讯的 舍利弗 及 文殊师利 等宣扬大乘深义,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 宋 苏辙 《谢人惠千叶牡丹》诗:“天女要知 摩詰 病,银瓶满送 洛阳 春。” 宋 陆游 《病中作》诗:“ 摩詰 病説法, 虞卿 穷著书。” (2).指 唐 王维 。 维 字 摩诘 。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按画家分南北二宗, 摩詰 为南宗创始。” 家风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非世谓诋毁世俗,讥刺世事。《庄子·刻意》:“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非毁时世之人。”《庄子·盗跖》:“ 鲍焦 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渊明深远明达。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 心性性情 与时追逐时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贡 好废举,与时转货貲。” 裴駰 集解:“与时,谓逐时也。” 近来现时期或刚过去的时期 西台(1).官署名。御史台的通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唐 人本谓御史在 长安 者为西臺,言其雄剧,以别分司东都,事见《剧谈録》。本朝都 汴 ,谓 洛阳 为西京,亦置御史臺,至为散地。以其在西京,亦号‘西臺’,名同而实异也。” (2).官署名。中书省的别称。《文献通考·职官五》:“﹝中书省﹞ 后魏 亦谓之西臺…… 唐 武德 三年,復中书省。 龙朔 二年改为西臺。” (3).官署名。刑部的别称。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刑部》:“ 隋 改都官为刑部尚书。 唐 天宝 中改为宪部,亦曰西臺。” (4).台名。 宋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在今 浙江省 桐庐县 南 富春山 。 宋 谢翱 《登西台恸哭记》:“须臾雨止,登 西臺 设主于荒亭隅。” 字样(1) 文字形体笔画的规范 (2) 用在某处的词语或简短句子 在封面上有“初稿”字样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