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永明乐 二 |
朝代 | 南北朝 |
作者 | 谢朓 |
释义 | 永明乐 二原文民和礼乐富。世清歌颂徽。 鸿名轶卷领。 称首迈垂衣。 诗词问答问:永明乐 二的作者是谁?答:谢朓 参考注释民和民众和睦团结。《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管子·兵法》:“畜之以道 * 和,养之以德 * 合。”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柘枝歌》:“始知事简乐民和,不厌来观柘枝舞。” 民众的信赖。《史记·楚世家》:“ 熊渠 甚得 江 汉 间民和。”《汉书·萧何传》:“客又説 何 曰:‘……君初入 关 ,本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尚復孳孳得民和。’”《梁书·止足传·顾宪之》:“﹝ 顾宪之 ﹞性又清俭,彊力为政,甚得民和。” 礼乐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歌颂(1) 歌咏、颂扬 歌颂好人好事 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松树的风格》 (2) 以歌曲或诵唱来颂扬或赞颂 歌颂劳模 鸿名大名;盛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义而览焉。” 唐 苏颋 《开元元年赦书》:“鸿名不可以深拒,盛典不可以固违。” 清 孙枝蔚 《蒿里曲》:“天子有道重人命,鸿名赫赫垂无穷。” 卷领领翻于外。古人认为是较原始的服式。《文子·上礼》:“ 老子 曰:‘古者被髮而无卷领,以王天下。’” 晋 左思 《魏都赋》:“追亘卷领与结绳,睠留 重华 而比踪。” 南朝 齐 谢朓 《永明乐》诗之二:“鸿名軼卷领,称首迈垂衣。” 称首第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然而 魏 时话言,必以 元封 为称首。”《北史·张蒲传》:“ 蒲 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论之,常以为称首。”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学者不以时月考之,每语 屯田 必为称首,可笑。” 垂衣见“ 垂衣裳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