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珐琅彩瓷器历史词典解释 陶瓷名词。又名瓷胎画珐琅。清代宫廷御用器。创烧于康熙时,是先在景德镇烧成瓷坯或精细白瓷,然后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用各种彩料和进口珐琅彩料描绘烘烧而成。雍正、乾隆时有所发展,进而描绘花鸟、竹石、山水,并配以题诗,成为制瓷工艺和书、诗、画相结合的艺术珍品。旧说即古月轩瓷器,但清宫无古月轩之名,显系讹传。 词语分解:- 珐琅的解释 涂料名。又称“搪瓷”。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上,经过烧制,能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
- 瓷器的解释 细密的陶瓷器皿,质硬,半透明,白色,发声清脆,且无孔,以高岭土、石英和长石为常用的基本原料,经一次灼烧而成,主要用作餐具、假牙、电绝缘体和化学器皿
历史知识推荐:叔豹 相传为高辛氏时*八元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