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山中苦雨·其四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王渐逵 |
释义 | 山中苦雨·其四原文几旬不出意何穷,静检遗经较异同。 忽听儿童报晴霁,杖藜看日上孤峰。 诗词问答问:山中苦雨·其四的作者是谁?答:王渐逵 注释1.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一部 参考注释出意(1).表示意义。 晋 王弼 《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 (2).立意;出主意。 南朝 梁简文帝 《率尔成咏》:“约黄出意巧,缠絃用法新。迎风时引袖,避日暂披巾。” 宋 苏轼 《荔支叹》:“君不见 武夷 溪边粟粒芽,前 丁 后 蔡 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鬭品充官茶。”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引 清 杨守知 《西湖竹枝词》:“时样梳妆出意新, 鄂王 坟上小逡巡。” 何穷无穷,无数。 唐 杜牧 《柳》诗:“日落水流西復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唐 李郢 《鹅儿》:“腊后閒行村舍边,黄鹅清水真可怜:何穷散乱随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 遗经(1).指古代留传下来的经书。《晋书·王湛荀崧等传论》:“ 崧 则思业该通,缉遗经於已紊。”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郑泽 《壬子秋日》诗:“先生守遗经,清风澹儒素。” (2).谓留给子孙以经书。语本《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元 王构 《翰林承旨姚燧父桢赠官制》:“先兄后弟,继文以忠,以章节惠之文,以示遗经之报。” 异同(1) 相同和不同之处 分别异同 (2) 异议 (3) 不一样,不一致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儿童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晴霁晴朗。霁,雨止。《北史·孝行传·皇甫遐》:“復於墓南作一禪窟,阴雨则穿窟,晴霽则营墓,晓夕勤力,未尝暂停。”《三国演义》第六九回:“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霽,星月交辉。”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是一夜透雨就要晴霁的 江 南景色。” 杖藜(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