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镫组词_镫字怎么组词_镫组词有哪些_带镫字的词语 |
组词 | 镫的解释:镫(鐙) dèng 挂在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马镫。镫骨(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 笔画数:17; 部首:钅; 笔顺编号:31115543341251431 镫怎么写好看:
镫开头的词语:
口挂在马鞍两侧的铁制脚踏出了大门跳上战马镫子一磕飞奔而去 一种骑术。骑在马上的人身体弯倒在马的一侧。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又存身拳曲在鞍一边,谓之鐙里藏身。王士美 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外面跟砧骨相连,里面的一端跟内耳相连。 灯火。古代油灯的火头。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佛前鐙火荧荧,老僧正在定中,令人肃然畏仰。清阮元小沧浪笔谈邹县谒孟庙晚宿孟博士 亦作鐙仗。即镫棒。宋史仪卫志四白柯枪五十,哥舒棒十,鐙仗八。宋史仪卫志六鐙仗,黑漆弩柄也,以金铜为鐙及饰,其末紫丝絛繫之 一种锄草农具。其首形如马镫,故称。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二鐙锄,剗草具也。形如马鐙,其踏铁两旁,作刃甚利。上有圆銎,以受直 佛教菩萨名。即须弥灯王。语本维摩经不思议品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今现在。彼佛身长八万四千 古代一种棒形武器,其一端饰马镫形铜制品。后用作仪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行仪卫或执大斧者,胯剑者,执鋭牌者,持鐙棒者。三 灯台。灯盏底座。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六琉璃厨十数,映列古铜器刀匕权衡鐙臺之属,紺碧盎然。 见鐙杖。 灯花。灯心燃烧时所结成的花状物。旧时迷信者以为是喜事的预兆。清朱锡绶幽梦续影凶年闻爆竹,愁眼见鐙花。 镫结尾的词语:
亦作执鞭随鐙。谓服侍别人乘骑,多表示倾心追随。水浒传第六七回若得与兄长执鞭坠鐙,愿为一卒,报答救命之恩,实为万幸。元高文 亦作马鐙。挂的马鞍两边的脚踏。南史张敬儿传攘兵刘攘兵无所言,寄敬儿马鐙一隻,敬儿乃为备。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诸铁器田野 脚踏马镫。指上马。红楼梦第四七回説着,丢下了薛蟠,便牵马认证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注认鐙,脚尖钻进马鐙。这里即指上马 立在马镫上。水浒传第七八回只听得两军呐喊喝采,果是马军踏鐙抬身看,步卒掀盔举眼观。即马镫。挂在马鞍子两旁供骑马人踏脚的东 见青灯。 谓驱马疾行。指急行军。清李渔奈何天攒羊破釜焚舟,击鞭鎚鐙,休怕风寒雪冷。 一种拌粘米糠的麻杆,作照明用。清杨宾柳边纪略卷四穅鐙,俗名虾棚,以米穅和水,顺手粘麻秸,晒乾,长三尺餘,插架上或木牌,燃 极言火速。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烟囱吐豪气,炉心滚热浪,平炉王立马追镫要出钢。 见执鞭坠鐙。 见坠凳。 见华灯。 见明灯。 玉饰的马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谢中郎在寿春败,临奔走犹求玉帖鐙。亦省作玉帖。北周庾信岁晚出横门诗据鞍垂玉帖,横腰带 一种拌粘米糠的麻杆作照明用。 亦作鞭蹬。亦作鞭凳。马鞭和马镫。借指马具。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截镫留鞭姚元崇初牧荆州,三年,受代日,闔境民吏泣拥马首, 象征本命星的灯。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五有司奏死刑,若遇其斋日,则於宫中佛前然鐙,以达旦为验,谓之命鐙。未旦而灭,则论如律不 见鱼灯。 荷花形的灯。旧俗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将此灯浮于水上以祀鬼。清纳兰性德眼儿媚中元夜有感词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鐙。 亦作鴈足鐙。见雁足灯。 见截鐙留鞭。 渔灯。明高攀龙武林游记復次望湖亭,平波印月,远树笼烟,野色苍茫,渔鐙隐没,心境一佳。 马镫之美称。南朝梁简文帝紫骝马诗青丝悬玉鐙,朱汗染香衣。元杨维桢走马诗半兜玉鐙裹湘裙,不许春泥污罗韈。借指马。唐张祜少年 见马骑灯。 见龕灯。 同石蹬。唐贾岛贺庞少尹除太常少卿诗省中石鐙陪随步,唯赏烟霞不厌深。 见烧灯。 见传灯。 见瓦灯。 见香灯。 见料丝灯。 镫居中的词语:
书法用语。指作字运笔的方法。各家解说不同,大致可分三说唐林韫拨镫序鐙,马鐙也,盖以笔管著中指无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皆直 唐冯贽云仙杂记截镫留鞭姚崇牧荆州,受代日,闔境民泣,抚马首截鐙留鞭,以表瞻恋。后用为对离职官吏表示挽留惜别的套语。亦省作 见窍鐙黄华弩。 亦省作窍鐙弩。一种有机括的大弓。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弯一枝窍鐙黄华弩,担柄簸箕来大开山板斧。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清代宝泉局所铸的进呈内廷的优质钱币。清鲍康大钱图录钱局岁十二月例精铸制钱若干緡呈进,谓之挂鐙钱。 |
随便看 |
|
组词大全共收录13436条组词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字的组词方法及造句方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