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历史词典解释
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词语分解:
- 内举的解释 荐举亲故。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祁大夫 外举不弃讎,内举不失亲。”旧唐书·代宗纪:“故求诸必当,用制於中权;存乎至公,岂惭於内举。”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我欲效古人 祁大夫 内举不避亲,诚恐不知二弟之学行者,説他因兄而得官,误了终身名节。”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主持事业最主要的基本态度一:“ 中国 古话于‘大义灭亲’之外,还有一句叫做‘内举不避亲’。”
- 避怨的解释 1.躲避仇敌。三国志·魏志·张辽传:“ 张辽 字 文远 , 雁门 马邑 人也。本 聂壹 之后,以避怨变姓。”2.避免结怨,不得罪人。 明 张居正 谢恩疏:“先生尽赤忠以辅佐朕,不辞劳,不避怨,不居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水学·专官:“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清 无名氏 王氏复仇记:“奈当日国事已非,羣情瞀乱,乡先生箝口结舌,惟知避怨自全。”
历史典故推荐:低眉下意
并列 低眉,低着头。形容十分顺从的样子。宋·李昉太平御览·晋书:“人或说之使仕,仲御勃然作色,谓之曰:‘我安能随俗~乎?’”△多用于性格方面。→低首下心 低眉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