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狼来了》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能说谎,要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赶快、说谎、一连、常常”等词的意思;认识衣字旁。 3、会用“赶快”说一句话。 4、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学着讲这个故事。 【教学方案一】 一、看图导入,谈话揭题 1、看图,这是什么动物?(狼)你觉得它给你什么感觉?教学“狼”。 2、师:是啊,狼很凶,专吃兔子,小羊等小动物,有时还会伤人,真可怕呀!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题目就是《狼来了》(板书课题)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它还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并认真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开小火车轮读。 (2)提一些不懂的问题。 3、同桌对读,读通课文 师:把课文读好,这才是真本领呢! (1)同桌对读,读错了,纠正。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从前)指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词意。 三、再读课文,边读边思 1、“狼来了”是谁说的?放羊的孩子说了几次?快速朗读课文,把它划下来,再读一读。 2、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投影显示) 图片出示,孩子两次喊“狼来了”时的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哪一幅是第一次喊时的情景;哪一幅是第二次喊时的情景,并同桌讨论说说原因。(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深入学习课文 (一)教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放羊的孩子第一次是怎么喊的?谁来表演一下? 3、评议、引导学生从表情、动作、语气方面考虑。 4、山下的人听见了,心里可着急了!谁能看图来说一说? 5、书上又是怎么写的呢?师读,故意把“赶快”“忙”漏下不读。 6、学生纠正师错处,随机理解“赶快”,认能找个近义词?(马上,连忙等) 7、指导朗读,体会加上“赶快、忙”使句子语气更强烈,更显山下人着急。 8、(自由读——指名——评议——指名朗读) 9、放羊的孩子呢?为什么“笑”?指导朗读。 10、分角色表演放羊的孩子骗山下的人的事。 (二)教学第三自然段 1、师:放羊的孩子是不是就这样骗了一次?(不是)你从哪里知道的? 2、理解“一连、好几回”。 3、师:是的,为了不让课文显得啰嗦,课文中没有写孩子第二次、第三次……骗山下的人,那么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当一回小作者,把这部分内容补上去。 (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也培养了说话能力) 五、课文小结,发挥想象 1、师:这孩子就是这样一次骗人,如果你是山下人,现在会怎么想? 2、小结:诚实是一个的美德,如果你总是说谎骗人,最终只能是害了自己,让我们在下节课中来看看这个孩子说谎的后果吧! 六、指导书写“狼、喊、赶、哪”。 【教学方案二】 (一)、揭题: 1.听录音,看图象。问: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回答。 3、齐读课题,教学“狼‘,注意后鼻音。 (二)、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对照田字格,圈出生字,划出词语。 2.检查自学; (1)说说你觉得哪个词难读,说清原因。学生认读。 正音:狼慌后鼻音常既是后鼻音又是翘舌音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一人读生字,一人读词语 3.开火车分段读课文,学生评议:生字在课文中是否读正确了,有没有加字、漏字。 (三)、讲读第一段: 1.单击出示第一段,指名读,想:有几句? 2.指名读第一句,问:你为什么把常常读得响一点?。 理解“常常”,我们还能说什么?(专门、时常) 3.第一句话还告诉我们什么?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理解:从前(以前,古时候) 4.看图,问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师总结:我们经常说的文章开头要说情: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过渡:有一天,他在山上大声喊,生接:“狼来了!狼来了!” 5.单击,看图说,从哪儿看出放羊的孩子是在大声喊。 学生回答(放养的孩子张大了嘴巴,在叫。) 6.学着放养的孩子喊一喊。 7.朗读第一段。想:我们是怎么把它读好来的? 学习方法:抓重点词,做动作。 (四)、讲读第二段 1.单击,看图说:上下的人听了是怎么做的?找出重点的词。 (赶快/忙)变红。 2.想:上下的人要赶快跑上山? 3.划出他们是怎么说的句子?(狼在哪里?狼在哪里?) 学生说,师单击划出。 4.指名读人们的话,把急切的语气读出来。表演读。 5.放羊的孩子见了是怎么样的?单击看图。 6.抓重点词:笑变红。问:为什么要笑着说? 7.用开玩笑的语气读。 8.朗读第二段。 山下的人看来会怎么想?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书写“常喊” 1.常:重点上面是“”,生书空。 2.喊:右边与成比较。 4.学生各书写一个,师在展示台上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