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木兰从军》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换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前言】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改写而成的。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学习目标】 1、会认十六个生字,写好八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教学建议】 (一)导入新课,铺垫情感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有关花木兰故事,动画片断或歌曲等,如豫剧花木兰是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可以请学生学唱等等。通过导入环节,使学生对花木兰的形象有个初步的认识,激起学生学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应注意的字音:翘舌音(战、束、征、持),平舌音(随),多音字“为”在课文中读作“为(wèi)了” 2、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鼓励学生应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一字多法”,多角度识字。如:兰,“加一加”的方法:加一笔变成“羊”;“减一减”的方法,“烂”字去“火”变为“兰”。 (2)还可以采用音序法查字典比赛的方法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 兰:引导学生观察三横的不同长度,写好“兰”字;还可以告诉学生“兰”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启发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把“兰”写美。 艺:下面的“乙”是练习的难点,要让学生在观察与临写中注意“乙”字折的角度。 份:与前面学过的“分”比较,感悟到它做部件时为了避让,撇应写得短一些。 战与代:联系前面学过的“戈”,找出区别,自主练写。 4、指名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5、自由读课文,然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文中写的哪个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做上标记。 6、引导学生结合文中语句构想画面,并形象描述。 交流内容参考: (1)可结合第一段的“从小……”、“骑马射箭”、“练得”等词句进行想象,形成刻苦练功的画面。 (2)可结合第二自段的“木兰想”引导学生体会木兰的情感。 (3)可结合第三自然段的“说服”、“装扮”、“告别”等词语构想出征前的情景,体会木兰要上战场的果敢、坚定。 (4)可结合第四自然段的“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等词语想象,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5)可结合第五自然段的“心爱的女装”、“惊呆了”、“原来”等词句想象,十二年后木兰回家的情景。 7、引导评价,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感情朗读 1、自己练读最感兴趣的段落,并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 2、交流展示朗读情况,教师适时指导。 (五)积累运用: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六)实践活动: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