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竹乡之歌》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教材简说】 《竹乡之歌》是北师大版小学第二册新增的一首儿歌,编排在第十四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中,为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学习带有竹字头的字词,避免了以往归类识字时只有图、字的单调性,使识字教学更有趣味性和直观性。结合开放性语文学习的课题,以多样识字、趣味识字和自主识字为目的,我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精心教学设计>设计和教学,有了不少收获。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4、了解傣家人的生活。 【教学方案一】 一、激情导入 1、孩子们,看着你们如花似玉的笑脸,望着你们渴求知识的双眼,老师知道这节语文课我们一定合作的和愉快,是吗? 2、前面我们旅游过风光秀丽的水乡,欣赏过风景迷人的小山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西双版纳美丽的竹乡---傣族,去聆听竹乡之歌。(板书课题) 二、复习旧知 孩子们,去旅游前,我们可是有几个关要闯的,只要你认真想想上节课我们所学的,你机会顺利闯关,和老师一起去旅游,有信心吗? 1、挑战第一关:(挑战词语宝宝) 2、挑战第二关:(挑战字宝宝) 3、挑战第三关,(挑战聪明宝宝) 配图欣赏篱笆、箩筐、竹筒饭。 4、挑战第四关:(挑战无敌手) 三,读中悟,悟中读。 1、聪明的孩子人人爱自信的孩子人人夸,你们是一群极聪明有自信的孩子,很快就闯了关口。我们乘上飞机。转眼就来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映入眼帘的是已经有1400多年的竹楼,(播放课件,欣赏图片) 2、谁能从文中找出我家居住的位置的诗句呢? 3、孩子闭上眼,此刻我们就站在竹楼里,闻着竹香,听着远方传来傣家姑娘清脆的歌声,我们仿佛来到了仙境,这如诗如画的美景让我们陶醉,此时,作为傣族人是多么的高兴呀,多么的自豪,来耗子们,让我们带着高兴自豪的预期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4、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作为竹乡人,我们的生活是和柱子分不开的,请你用横线画出我们生活中和竹子有关的句子。 5、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家的风筝最漂亮,谁家的箩筐最精美,谁家的笛声让人翩翩起舞,谁家的竹筒饭让人口水直流。(采取不同形式朗读) 6、傣族人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韵味他们居住在竹楼里,吃着竹筒饭,喝着竹筒酒,真是比神仙还逍遥,作为傣族儿女怎吗能不喜爱竹子,不喜爱自己的家乡呢?这正是“傣家儿女最爱竹,竹乡美名传四方。” 7、指导朗读。 8、美的课文,我们应该让它永远留在脑海里。应该怎吗做?(采取各种方式背诵) 四、做写字操,学生字。 1、孩子们,课文读美了,也会背了,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做写字操吧。 2、学习“笛”字。 五、课后作业 孩子们,我们灵宝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地方,课后请家长帮忙查查资料编写有关我们灵宝的儿歌来邀请傣族的小朋友来我们家乡旅游,好吗?孩子们,远处悠扬的葫芦丝声响起来了,让我们在这优美的乐曲声中结束我们的旅游吧。小朋友再见。 【教学方案二】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二、复习旧知(利用“闯关”游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三、读中悟,悟中读。 1.学习第一句。 (1)导语:同学们,来到美丽的竹乡,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竹楼。 (2)媒体播放竹楼的图片。 (3)当学生陶醉其中时,让学生在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2.学习第三句。 (1)导语:傣家人不仅住在美丽的竹楼里,而且他们吃的饭也是用竹子煮出来的。 (2)你们吃过竹筒饭吗?好吃吗? (3)播放各种各样的竹筒饭,人们享用竹筒饭时的模样。 (4)指名读这一句话 (5)播放悠扬的竹笛声,让学生和着笛声有滋有味地进行朗读,同时也把傣家人的幸福生活记在心中。 3.学习第二句话。 (1)出示第二句话。读“风筝”、“箩筐”这两个词,知道这两种东西都是用竹子做成的。 (2)在美丽的竹楼上,妈妈正在画风筝,她画出了什么样的风筝呢? (3)妈妈画出的风筝多漂亮啊!我们来夸夸妈妈吧! (4)爸爸也没闲着,他正在编箩筐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他制作的箩筐吧。 (5)播放各种各样的箩筐,感受傣家的手之巧。 (6)读第二句话。 4.学习第四句话。 (1)教师导语:傣家人从小生活在竹乡中,他们的生活离不开竹子。 (2)播放傣家娃娃坐在竹篓中的情景及其生活情况,教师旁白。 (3)指导读:傣家儿女最爱竹”这句话。 (4)教师导语:傣家儿女最爱竹,他们还用自己的巧手,将竹子制作成许多富有特色的竹制品,让家乡的竹子和竹制品走出家乡。 (5)播放琳琅满目的竹制品。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5.教师总结。 6.指导背诵 四、写字 1.学生观察“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习。 【教学方案三】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竹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感受竹乡的美丽:你觉得图中的景色如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竹乡游览,了解傣家人的生活习惯。 出示课题,齐读两遍。 二、品竹乡之美,认识新偏旁。 1、自己读课文,用苹果娃娃标出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2、老师读课文,要求:手指随老师度的顺序滑动。听准字音。 3、自己练习读课文,遇到不熟悉的字同为互相帮助。 4、小组内练习读课文。 5、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6、出示身子卡片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7、把带有竹子头的字帖在黑板上。篱笆、筝、筐、筒、笛 8、讨论一下: 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竹子头?了解竹子头表达的意思。 三、突破重点,学习字词 1、画出带有竹字头的字词。(篱笆、彩笔、风筝、笛、竹筒、箩筐) 2、拼读,猜词游戏,猜对了出示相应的图片进行欣赏。 3、你能用什么样的办法记住这些字。 换一换:笆—爸、把、吧、爬笛—邮、油 减一减:篱—离、筝—争、筒—同 比一比:笛(由竹子里吹出声音)—苗(田里长出的草) 箩—萝 说一说:“笛”字组词 四、读课文。 1、生字宝宝又回到课文离去了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再读一次课文吧!指名读课文。 2、交流收获: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从课文内容与识字两个方面来说一说。 五、比一比,组成词语。 1、出示题目。 2、逐组比较组词: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是竹子头草字头吗? 3、组词练习(与上一项结合完成) 六、指导书写生字。 1、老师引导书写生字:练习书空字的笔画笔顺,难写字多练习几遍。 2、练习组词。 3、在田字格本中练习书写生字。 七、比一比。 1、出示词语:蓝、篮苗、笛根、跟 2、认读上面三组生字 3、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每个生字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4、写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