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鼐调和怎么写好看:
鼎鼐调和书法图片
鼎鼐调和历史词典解释
源见“盐梅和鼎”。比喻处理国政。元 郑光祖《老君堂》二折:“鼎鼐调和理庶民,安邦定国立功勋。”
见“调和鼎鼐”。
词语分解:
- 鼎鼐的解释 1.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战国策·楚策四:“故昼游乎江湖,夕调乎鼎鼐。”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七:“予以谓古之鼎鼐皆无盖,而足皆圆直无作兽形者,此乃敦耳。”2.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 唐 苏颋 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鼎鼐递袭,簪缨相望。”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惭居鼎鼐官,笑领烟霞伴。”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参见“ 鼎鼐调和 ”
- 调和的解释 1 ∶调解使和好调和对立的观点2 ∶配合得适当;和谐色彩调和3 ∶折中;妥协4 ∶混和;搀和5 ∶调味非调和之有异。——清· 周容芋老人传6 ∶调味品
历史典故推荐:分剑追财
太平御览卷六三九引风俗通:“沛郡有富家公,资二千余万。小妇子年才数岁,顷失其母,又无亲近。其女不贤。公病困,思念恐争其财,儿必不全。因呼族人,为遗令书,悉以财属女。但遗一剑,云:‘儿年十五,以还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