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历史词典解释
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杵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并列 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晓。《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褒义。用于形容有学问,有能力的人。→满腹经纶 博古通今↔一字不识 目不识丁
词语分解:
- 上知的解释 智力超凡的人,多指圣哲。知,“ 智 ”的古字。论语·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韩非子·五蠹:“今所治之政,民间之事,夫妇所明知者不用,而慕上知之论,则其於治反矣。”北齐书·魏收传:“然则上知大贤,唯几唯哲,或出或处,不常其节。”
- 地理的解释 见“地理学”
历史典故推荐:于我心有戚戚焉
戚戚:心动貌。焉:文言语气词。 我的心也被说动了呢。 表示别人的话打动了自己的心。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清.顾炎武与友人辞祝书:“即不能然,而又以此日接朋友之觞,炫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