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诗一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梅询 |
释义 | 诗一首原文楚之襄王问宋玉,玉时对以郢中歌,歌为白雪阳春曲。始唱千人和,再唱百人逐。 至此和者才数人,乃知高调难随俗。 诗词问答问:诗一首的作者是谁?答:梅询 梅询诗一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宋玉战国 时 楚 人,辞赋家。或称是 屈原 弟子,曾为 楚顷襄王 大夫。其流传作品,以《九辩》最为可信。《九辩》首句为“悲哉秋之为气也”,故后人常以 宋玉 为悲秋悯志的代表人物。又传说其人才高貌美,遂亦为美男子的代称。 唐 张鷟 《游仙窟》:“华容婀娜,天上无儔;玉体逶迤,人间少匹。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 韩娥 宋玉 ,见则愁生; 絳树 青琴 ,对之羞死。” 宋 周邦彦 《红罗袄·秋悲》词:“ 楚 客忆江蘺,算 宋玉 未必为秋悲。” 明 陈所闻 《闺思》曲之一:“销魂鶯燕偏拖逗,不知 宋玉 何缘独怨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若非 宋玉 墙边过,定是 潘安 车上来。” 郢中歌(1).指《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喻贤、不肖。《文选·张协<杂诗>之五》:“昔我资章甫,聊以适诸 越 ……瓴甋夸璵璠,鱼目笑明月。不见 郢中 歌,能否居然别?” 李周翰 注:“ 郢中 之歌有《阳春》、《巴人》二曲,《阳春》高曲,和者甚少,《巴人》下曲,和者数千人,故知能否斯别,亦犹章甫与断髮之异,而贤者与小人不同。” (2).指高雅的诗歌创作。 宋 贺铸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一听 郢中 歌,阳春回草木。” 清 姚鼐 《往与长沙郭昆甫游历城》诗:“孤吟詎比 郢中 歌,语人真若 辽东 贡。” 白雪阳春《白雪》《阳春》是 战国 时期 楚国 的两支高雅歌曲。见《文选·宋玉〈楚王问〉》。后亦用以泛指高雅的诗歌和其他文学艺术。 宋 王禹偁 《为宰相谢赐御制歌诗表》:“台衡宸扆之铭,彼何肤浅;《白雪》《阳春》之句,空衒清新。” 明 徐霖 《绣襦记·鸣珂嘲宴》:“《白雪》《阳春》无敌,行云响遏。”《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词歌《白雪》《阳春》,曲唱清风明月。”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一一一:“亡 秦 三户事全殊,《白雪》《阳春》献路隅。”参见“ 阳春白雪 ”。 人和指人心归一,上下团结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百人(1).满百人的概数。《国语·吴语》:“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而宗室有文者,必限以小县之宰;有武者,必置於百人之上。”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给九旒鑾輅,黄屋左纛……虎賁班劒百人。” (2).山名。在今 湖北省 汉阳县 西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江水 左逕 百人山 南,右逕 赤壁山 北。” 至此(1) 到此 你领着他们向前走,至此停下 (2) 到此时 至此,共有五十个人报名 (3) 达到这种情形 事情缘何至此? 才数才略本领。《三国志·魏志·钟会传》:“﹝ 会 ﹞及壮,有才数技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陆绩 ﹞幼有儁朗才数,博学多通。” 明 李东阳 《寿工部尚书曾公七十诗序》:“天下之士,固未敢汎论。以予观之,同游於京庠者若干人,同出於湖藩者若干人,其间持才数,夸声誉,善始而不令终者亦多矣。” 高调声调或口吻太高。比喻说话不着边际、脱离实际,吹牛皮 他这个就爱唱高调 随俗随着习俗 入乡随俗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