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高藤州六观堂
朝代 宋代
作者 晁说之
释义

高藤州六观堂原文

曾子三省予未能,夫君六观何自入。
天台敖我三观妙,君又三之弥有得。
露下聚散俱已空,电出有无仍不实。
一世假梦暂踟蹰,万缘托幻聊戏剧。
澄渊泡起不离中,端形影见无差忒。
兹惟一心之所发,邈乎此心近不识。
更须止之艮为山,随其观处离非日。
与君相遇紫陌边,不谓我言无不急。
君方度岭驾朱轩,我言之外何所识。

诗词问答

问:高藤州六观堂的作者是谁?答:晁说之
问:高藤州六观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晁说之的名句有哪些?答:晁说之名句大全

晁说之高藤州六观堂书法欣赏

晁说之高藤州六观堂书法作品欣赏
高藤州六观堂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三省

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国历史上隋唐时代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为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实际上为三省长官共同负责中枢政务。这一制度对后代的官制影响很大

夫君

(1) 旧时妻对夫的尊敬亲爱称呼

(2) 朋友

何自

何以,因何。《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 輦过,问 唐 曰:‘父老何自为郎?家何在?’”《汉书·张良传》:“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以文章名於世而以忠信自结人主,朝廷知之可也,四方之人,何自知之?”

天台

(1).谓尚书台、省。《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天臺县远,众所絶意。”《北齐书·文宣帝纪》:“仍摄天臺,总参戎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东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谓尚书省。”参见“ 三臺 ”。

(2).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赖你?’ 程元 道:‘……万乞天臺老爷做主。’” 明 郑仲夔 《耳新·经国》:“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 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 杨珽 《龙膏记·邂逅》:“听言词有意相怜,怕重来 天台 路远。”详“ 天台山 ”。

三观

佛教语。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之一。谓从事物缘起中观悟空、假、中三谛。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五上:“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总假观也;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总中观也。即《中论》所説不可思议一心三观。” 明 破悭道人 《一文钱》:“立三观,破三惑,成三德,捐思絶议,自证菩提。”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车中三观夕惕若,七藏灵文电熠若。”

有得

(1).有所得;有所领悟。《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太白而聚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兵从天下。居实,有得也;居虚,无得也。”《南史·隐逸传上·陶潜》:“少来好书,偶爱闲靖,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宋 张载 《正蒙·有德》:“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如:学习有得;有得有失。

(2).表示程度深或持续时间长。《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 上海道 前脚走, 上海县 跟着又来。并不是欺他官小,对不住他,只好挡驾;见面之后,有得同你缠。”

聚散

会聚与分散

人生聚散无常

有无

亦作“ 有亡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不实

(1).不结果实。《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行春令则蝗虫为灾,暴风来格,秀草不实。”

(2).不符实际。《后汉书·明帝纪》:“选举不实,邪佞未去。”

一世

(1).犹一代。《左传·昭公元年》:“一世无道,国未艾也。”《战国策·韩策三》:“ 昭釐侯 一世之明君也; 申不害 一世之贤士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 匈奴 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新唐书·郭子仪传赞》:“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

(2).三十年。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孔子 所谓一世,三十年也。”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宋史·张咏传》:“初, 咏 与 青州 傅霖 少同学。 霖 隐不仕, 咏 既显,求 霖 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謁。閽吏白 傅霖 请见, 咏 责之曰:‘ 傅先生 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霖 笑曰:‘别子一世尚尔耶?是岂知世间有 傅霖 者乎?’”

(3).一生;一辈子。《史记·魏豹列传》:“一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我与你这把钥匙,你一世儿吃不了。”《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这句话要问一个村姑蠢妇,那自然一世也莫想明白了。”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五幕第二场:“就是做一个安顺良民,也不枉人生一世。”

(4).举世;全天下。《庄子·天地》:“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吕氏春秋·用民》:“古昔多由布衣定一世者矣。”《汉书·礼乐志》:“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一世之弃,君独从之;一世之慕,君独违之。”

踟蹰

(1) 徘徊;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搔首踟蹰。——《诗·邶风·静女》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乐府《陌上桑》

踟蹰不知所措

(2) 也作“踟躇”

万缘

指一切因缘。 唐 白居易 《端居咏怀》:“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宋 苏轼 《安国寺浴》诗:“心困万缘空,身安一牀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凡学仙者,必游方之外,使万缘断絶,一意精修。”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我现在是万缘俱寂,一心另有归向了。”

戏剧

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的总称

希腊戏剧

不离

(1).不失;不失为。《庄子·马蹄》:“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朴素。”《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2).不离开;不离去。 汉 焦赣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众,不离其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一物大於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

(3).差不多;还不错。《红楼梦》第一○八回:“ 湘云 道:‘别人还不离,独有 璉二嫂子 ,连模样儿都改了,説话不伶俐了。’” 老舍 《骆驼祥子》四:“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形影

(1) 物体和身影

形影不离

(2) 身体的影子

她的形影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差忒

差错;误差。《吕氏春秋·季夏》:“是月也,命妇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无或差忒。”《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下》:“尝因乾象差忒,宫中或有怪异。” 宋 叶适 《故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论承平至渡 江 公卿行事本末,其人贤不肖,无一差忒。”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唐志》又谓天为动物,久则差忒,不得不屡变其法以求之。”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今有四时辰表,甲者密合晷景,无所差忒。”

惟一

只有一个;仅仅一个

这是我惟一的选择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为山

喻建立功业。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参见“ 为山九仞,功亏一簣 ”。

相遇

遇见,遇到

这些候选人在许多讲坛上相遇进行辩论

紫陌

指京师郊野的道路。 汉 王粲 《羽猎赋》:“济 漳 浦而横阵,倚紫陌而竝征。” 唐 刘禹锡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清 赵翼 《八十自寿》诗之二:“緑簔泛雨船双桨,紫陌看花杖百钱。”

不谓

(1).不告诉。《诗·小雅·隰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陈奂 传疏:“‘遐不谓矣’《礼记》引《诗》作‘瑕不谓矣’。遐、瑕古通用。 郑 注云:瑕之言胡也,谓犹告也。”

(2).不以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括 ﹞尝与其父 奢 言兵事, 奢 不能难,然不谓善。” 晋 干宝 《晋纪总论》:“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谓浚己以生也,是以感而应之,悦而归之。”

(3).不算作;不称为。 清 戴震 《徐节妇传》:“ 徐氏 之祸,可不谓烈哉!微节妇, 徐氏 不祀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生色》:“ 金氏 子其神乎!谆嘱醮妇,抑何明也!一人不杀,而诸恨并雪,可不谓神乎!”

(4).不意,不料。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 唐 杜甫 《赠韦左丞丈济》诗:“不谓矜餘力,还来謁大巫。” 清 王韬 《淞隐漫录·悼红仙史》:“乖隔以来,靡日不思,不谓今日又有相见之期。” 毛 * 《反对本本主义》:“不谓 * 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

不急

(1).不切需要。《战国策·秦策三》:“ 吴起 为 楚悼 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 楚国 之俗。”《汉书·昭帝纪》:“日者省用,罢不急官。” 颜师古 注:“非要职者。”

(2).不急速。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二:“矮小而瘦削的他,在演讲时总是把眼睛闭着的,让他那颇有涩味的声音不急不徐地流出。”

朱轩

(1).红漆的车子。古代为显贵所乘。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朱轩驾駟,威烈赫奕。” 南朝 宋 鲍照 《代阳春登荆山行》:“奕奕朱轩驰,纷纷高衣流。” 唐 王勃 《七夕赋》:“驰朱轩於九域,振黄麾於万里。” 清 孙枝蔚 《旅兴》诗:“野店迎朱轩,古渡避青驄。”

(2).朱红色屋宇。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所识

相识。亦指相识的人。《礼记·檀弓上》:“有殯……所识,其兄弟不同居者皆弔。”《孟子·告子上》:“万钟於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9: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