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挽宣抚吴郡王二首
朝代 宋代
作者 汪应辰
释义

挽宣抚吴郡王二首原文

太傅元功首,汾阳异姓王。
恩荣兼二美,声迹无相望。
名载风云会,神游水月乡。
维师空赠典,无复见鹰扬。

诗词问答

问:挽宣抚吴郡王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汪应辰
问:挽宣抚吴郡王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汪应辰的名句有哪些?答:汪应辰名句大全

汪应辰挽宣抚吴郡王二首书法欣赏

汪应辰挽宣抚吴郡王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挽宣抚吴郡王二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太傅

官名。三公之一,职很高

遣太傅赍黄金。——《战国策·齐策四》

功首

谓计功居于首位。 三国 魏 曹操 《请爵荀彧表》:“臣闻虑为功首,谋为赏本,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踰国勋。”

汾阳

(1). 汾水 之北地区。 春秋 时属 晋 。《国语·晋语二》:“中大夫 里克 与吾矣,吾命之以 汾阳 之田百万。”

(2).犹 汾 射 。《晋成帝哀册》:“韵隆 汾阳 ,道侔垂拱。”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黄屋实不殊於 汾阳 即事也。”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屈至道於 汾阳 ,劳疑神於 藐射 。”

异姓

(1).不同姓。亦指不同姓的人。《书·旅獒》:“王乃昭德之致於异姓之邦。”《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高祖 弟子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 长沙 异姓。”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 张叔夜 ﹞领兵勤王京师,拜枢密,以不肯推戴异姓,取过军前,饮恨而薨。”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释道·道士取妻》:“科臣执奏,谓荫叙无及异姓之例。”

(2).指姻亲。《左传·隐公十一年》:“ 周 之同盟,异姓为后。” 郑玄 注:“庶姓,无亲者也;异姓,昏姻也。”《诗·小雅·伐木》“兄弟无远” 唐 孔颖达 疏:“礼有同姓、异姓、庶姓。同姓,揔上王之同宗,是父之党也;异姓,王舅之亲;庶姓,与王无亲者。”

恩荣

谓受皇帝恩宠的荣耀。 南朝 宋 谢灵运 《命学士讲书》诗:“古人不可攀,何以报恩荣。”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五:“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今官至抚臺,恩荣极矣,一向清勤自矢,不负朝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叙仕宦,述恩荣,详列子女生卒,而无一字言及其居官。”

声迹

亦作“ 声跡 ”。1.声望与事迹。《后汉书·李法传》:“﹝ 李法 ﹞出为 汝南 太守,政有声迹。”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大统寺》:“ 苏秦 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跡也。”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予平生仕宦,声迹比比,不曾至 淮 。”《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除声跡不好者,仰御史臺体察,虽未任满,许行奏代。” 明 李东阳 《武昌府学重修记》:“ 张公 以《春秋》举进士,绩学翰林,歷著声跡。”《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边远见职有声迹者,使之内迁。”

(2).犹言音讯行踪。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分疏》:“ 宋 人 许昼 , 闽 人 黄遘 , 遘 尝宰 滑州 卫南 ,与 画 声迹不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旦声跡彰露,亲庭罪责,将妾拘繫于内,郎赶逐于外,在妾便自甘心,却累了郎之清德,妾罪大矣。”

(3).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 陈原 《社会语言学》9.1:“由于现代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所有声迹或图像,都能很方便地录下来给人研究。”

见“ 声迹 ”。

相望

互相对望

雕栏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邻国相望。——《史记·货殖列传》

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东西相望。——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风云会

(1).风云聚合。形容事物繁多。《文选·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蔼蔼风云会,佳人一何繁。” 刘良 注:“蔼蔼盛貌,佳人繁多,若风云之会。”

(2).指君臣际会。亦泛指际遇。 汉 王粲 《杂诗》之四:“遭遇风云会,託身鸞凤间。” 唐 杜甫 《洗兵马》诗:“徵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清 李渔 《怜香伴·谄笑》:“河润莫教迟,枯鱼待水。倘若是雨露微沾,得赴风云会,那时节烧尾难忘此日雷。”

游水

人和动物在水中游动

赠典

古代朝廷推恩重臣,把官爵授给官员已死父母及祖先的典礼。封(存者称封)赠之制,起于 晋 宋 ,至 唐 始备。所赠官爵品位以及受赠的辈份历代不同,渐后渐优。 唐 元稹 《赠田弘正母郑氏等》:“迺詔有司,深惟赠典。” 元 黄溍 《<族谱图>序》:“逮我高祖,乃以子贵,累膺赠典。” 清 方文 《大明湖歌》:“圣朝褒忠务覈实,公膺赠典良非诬。”参阅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宰相赠本生父母官》、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封赠》。

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鹰扬

(1).威武貌。《诗·大雅·大明》:“维师 尚父 ,时维鹰扬。” 毛 传:“鹰扬,如鹰之飞扬也。”《后汉书·陈龟传》:“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 元 萨都剌 《威武曲》:“当年意气何鹰扬,手扶天子登龙牀。” 清 孙枝蔚 《苦雨杂诗》之四:“ 吕尚 钓 磻溪 竟展鹰扬志。”

(2).武事的代称。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

(3).逞威;大展雄才。《后汉书·刘陶传》:“羣小竞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乌钞求饱,吞肌及骨,并噬无猒。”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 孔璋 鹰扬於 河 朔 。” 唐 胡曾 《鸿门》诗:“ 项籍 鹰扬六合晨, 鸿门 开宴贺亡 秦 。” 明 沉鲸 《双珠记·并拜荣陛》:“虎奋三军,鹰扬千里,可信是青云器。”

(4).古代武官名号。《北史·隋纪下·炀帝》:“壬辰, 雁门 贼帅 尉文通 ,聚众三千,保於 莫壁谷 ,遣鹰扬 杨伯泉 击破之。” 唐 刘禹锡 《武夫词》:“借问胡为尔?列校在鹰扬。”参见“ 鹰扬府 ”。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2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