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洛阳东门送别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储光羲 |
释义 | 洛阳东门送别原文东城别故人,腊月迟芳辰。不惜孤舟去,其如两地春。 花明洛阳苑,水绿小平津。 是日不相见,莺声徒自新。 诗词问答问:洛阳东门送别的作者是谁?答:储光羲 储光羲洛阳东门送别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139_4 参考注释故人(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腊月农历十二月 寒冬腊月 芳辰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季。 南朝 梁 沉约 《反舌赋》:“对芳辰於此月,属今余之遵暮。” 唐 陈子昂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暮春嘉月,上巳芳辰。” 明 杨慎 《寿叙庵司马弟》诗:“绕膝斑衣当蔗境,何须止酒负芳辰。” 不惜(1) 不顾惜 不惜工本 (2) 舍得 为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孤舟孤独的船。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緜緜归思紆。” 宋 陆游 《戏题江心寺僧房壁》诗:“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 明 高启 《出郭舟行避雨树下》诗:“一片春云雨满川,渔簑欲借苦多缘。多情水庙门前柳,庶我孤舟半日眠。” 其如怎奈;无奈。 唐 刘长卿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诗:“虽欲少留此,其如归限催。”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之六:“料得明年秋色在,香可爱,其如镜里花颜改。” 元 萧德祥 《杀狗劝夫》第三折:“你倒生的乖,其如我不騃。你将人杀死,怎教兄弟埋。” 两地(1).两处;两个地方。 南朝 梁 何逊 《与胡兴安夜别诗》:“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唐 元稹 《齐煚饶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两地之忧,佇听二天之谚。”《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凤 遇见这位 安伯父 ,两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见‘不求人’的这句话断説不起。” 鲁迅 许广平 有《两地书》。如:他们分居两地多年了。 (2).犹两府。借指中书省、枢密院。 宋 无名氏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子京两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诗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云自有三年信,明月长为两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两地,愁愤而薨,人以为此诗之讖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两地,所宜尽心,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避。” 洛阳苑指 隋 唐 时 洛阳 之内苑。因在宫城之西,故称 西苑 。又名 芳华苑 、 禁苑 。周围一百二十六里,西至 孝水 ,北背 邙阜 ,南拒 非山 。中有 翠微宫 、 积翠池 等。 唐 韦述 《晚渡伊水》诗:“回瞻 洛阳苑 ,遽有长山隔。” 唐 储光羲 《洛阳东门送别》诗:“花明 洛阳苑 ,水緑小平津。”亦省作“ 洛苑 ”。 唐 李贺 《洛姝真珠》诗:“ 真珠 小娘下清廓, 洛苑 香风飞绰绰。”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与纪要·河南三·禁苑》、 清 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东京·神都苑》。 水绿很浅的绿色 小平津在今 河南省 孟津县 东北 黄河 上。 东汉 灵帝 时于此设关,为 河南 八关之一。《后汉书·灵帝纪》“置八关都尉官” 唐 李贤 注:“八关谓 函谷 、 广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辕 、 旋门 、 小平津 、 孟津 也。”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孟津县》。 相见彼此会面 整个代表团在终点站与他们相见 莺声(1).黄莺的啼鸣声。 唐 白居易 《春江》诗:“鶯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 元 王逢 《题张后山西堂》诗:“柳行接陇鶯声迥,椶影涵波鹤思閒。” (2).多比喻女子宛转悦耳的语声。《水浒传》第一百回:“ 琼英 在城下鶯声娇囀,叫道:‘我乃郡主,保护大王到此,快开城门。’”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白素秋》:“耳畔鶯声嚦嚦,口脂之馥直透鼻观。” 自新自此决心以新的面貌出现 改过自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