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赭衣舂
朝代 宋代
作者 张登辰
释义

赭衣舂原文

赭衣舂永巷,酸风起幕杵。
声声碎妾心,妾见痛隔三千里。
灞水欢迎骨肉恩,子母再见无由缘。
谁将鸩羽饮龙子,晨猎上林如意死。
妾耳纵能闻,妾目那能视。
妾口纵能言,妾足安能履。
白日改色天容愁,未央宫中桐叶秋。
堂堂丰沛龙准公,三尺造汉烹英雄。
击布归来尚无恙,预置股肱如指掌,明知戆勃可安刘,何为存妾子母无良谋。

诗词问答

问:赭衣舂的作者是谁?答:张登辰
问:赭衣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登辰的名句有哪些?答:张登辰名句大全

张登辰赭衣舂书法欣赏

张登辰赭衣舂书法作品欣赏
赭衣舂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赭衣

(1).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荀子·正论》:“杀,赭衣而不纯。” 杨倞 注:“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杀之,所以异於常人之服也。”《史记·田叔列传》:“唯 孟舒 、 田叔 等十餘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 赵王敖 至 长安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緑其巾以示辱,盖古赭衣之意。” 清 宋琬 《诏狱行》:“白骨交撑裹赭衣,残骸谁敢收黄土?”

(2).指囚犯,罪人。 汉 贾山 《至言》:“赭衣半道,羣盗满山。”《梁书·武帝纪中》:“若悉加 * ,则赭衣塞路。” 宋 文天祥 《七月二日大雨歌》:“赭衣无容足,南房并北房。” 清 丁澎 《风霾行》:“ 秦 时赭衣常塞路,日蚀星移失恒度。”

永巷

(1).宫中长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於是 范雎 乃得见於离宫,详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尔雅·释宫》“宫中衖谓之壼” 邢昺 疏引 三国 魏 王肃 曰:“今后宫称永巷,是宫内道名也。” 唐 李华 《长门怨》诗:“每忆椒房宠,那堪永巷阴。”《旧唐书·德宗纪论》:“去无名之费,罢不急之官,出永巷之嬪嬙。”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横揣俺天涯夫婿,永巷日如年。”

(2).宫中署名。掌管后宫人事,有令、仆射等, 汉武帝 时改为掖庭,有狱监禁宫人。《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后 最怨 戚夫人 及其子 赵王 ,迺令永巷囚 戚夫人 ,而召 赵王 。”《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使其大婢为僕射,主永巷。”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说蕃》:“ 去 令 昭信 为后,幸姬 陶望卿 为 脩靡夫人 ,主繒帛, 崔脩成 为 贞明夫人 ,主永巷。”参见“ 永巷宫人 ”。

(3).深巷;长巷。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四:“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南唐 李中 《书夏秀才幽居壁》诗:“永巷苔深户半开,牀头书剑积尘埃。” 宋 王禹偁 《记马》:“旁顾适有永巷,修直百餘步。”

酸风

(1).指刺人的寒风。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 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元 萨都剌 《过孙虎臣园》诗:“ 洛阳 花木尽如霞,冷雨酸风尽委沙。”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时适万籟寥寂,酸风戛窗,脉脉无言,似闻嘆息。”

(2).比喻醋意。多指在男女关系上的嫉妒心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这回得了他兄弟的电报,不觉酸风勃发。” 蔡东藩 《慈禧太后演义》第八回:“那 四春娘娘 ,还疑是上天雨露,未必均沾,醋雾酸风,闹个不了。”

(3).指文人迂腐拘执的习气。 张恨水 《八十一梦·天堂之游》:“你在大门口和我们这无名小卒,撒的什么酸风!”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欢迎

(1) 高兴地迎接

僮仆欢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他们欢迎旅行的人们归来

(2) 诚心希望;乐意接受

张开双臂欢迎这个组的到来

骨肉

(1) 身体

骨肉归复于土。——《礼记》

(2) 骨和肉

(3) 比喻至亲

亲生骨肉

骨肉关系

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谓骨肉之亲。——《吕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说他无缘无故筑什么万里长城,害得人家骨肉分离。——《孟姜女》

子母

(1).母子。亦指母女。《孟子·离娄下》:“夫 章子 ,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史记·高祖本纪》:“老父已去, 高祖 适从旁舍来, 吕后 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法本 众僧徒,别了 鶯鶯 、夫人子母,佛堂里自监覷,覷着收拾铺陈来的什物。”《水浒传》第二回:“两个恐怕连累,只得去殿帅府首告:‘ 王教头 弃家在逃,子母不知去向。’”

(2).指大小、主从关系。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八:“昔闻 东陵 瓜,近在 青门 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通志·总序》:“文有子母,主类为母,从类为子。凡为字书者皆不识子母。”

(3).古称钱币轻而币值低者为子,重而币值高者为母。《国语·周语下》“古者天灾降戾,於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於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重曰母,轻曰子。以贸物,物轻则子独行,物重则以母权而行之也。子母相通,民皆得其欲也。” 唐 杜甫 《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五:“夫时患钱轻,以至於量资币,权子母。代復改铸,或行乎前榆荚、后契刀。” 仇兆鳌 注引 应劭 曰:“母,重也,其大倍,故为母。子,轻也,其轻小半,故为子。”

(4).犹言本利。子,利息;母,本金。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碑》:“立廩以周食,圃畦以毓蔬,权其子母,赢且不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获百金,入都营运。半年,子母几相等。” 金和 《印子钱》诗:“今日与女钱十千,明日与我三百钱,三百復三百,如此五十日,累累十五千,子母偿始毕。”

(5).指杯盘。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龙朔 年已来,百姓饮酒作令,云:‘子母相去离,连臺拗倒。’子母者,盏与盘也;连臺者,连盘拗倒盏也。”

再见

分别时最后说的话

由缘

(1).缘故。《魏书·鹿悆传》:“﹝ 鹿悆 ﹞仍叙由缘, 景儁 便记。”《法苑珠林》卷五二:“ 度 惊曰:‘汝那得 蓬莱 道人书唤我归耶?’乃説由缘,又将鉢与之。”

(2).机缘。 唐 独孤及 《自东都还濠州奉酬王八谏议见赠》诗:“二华旧游如梦想,他时再会何由缘。” 宋 陆游 《别曾学士》诗:“起坐三嘆息,欲见无由缘。” 清 刘大櫆 《<杨黄在文集>序》:“先生数为余言 杨君 ,余心慕焉,而无由缘见也。”

(3).从循。 晋 陶潜 《杂诗》之九:“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唐 顾况 《寄上兵部韩侍郎奉呈李户部卢刑部杜三侍郎》诗:“出门多岐路,命驾无由缘。”

鸩羽

鸩鸟的羽毛。浸酒有毒,饮之立死。借指毒酒。《晋书·后妃传论》:“ 南风 肆狡,扇祸稽天。初践椒宫,逞梟心于 长乐 ;方观梓树,颁鴆羽於离明。” 宋 陆游 《避世行》:“君渴未尝饮鴆羽,君飢未尝食乌喙。”

龙子

(1).传说中龙王之子。《史记·吴太伯世家》“文身断髮” 裴駰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常在水中,故断其髮,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 汉 刘向 《列仙传·琴高》:“ 琴高 者, 赵 人也……入 涿水 中取龙子。”《魏书·西域传·波知》:“﹝ 波知国 ﹞有三池,传云大池有龙王,次者有龙妇,小者有龙子。” 郭沫若 《残春》二:“他跑来向我们指天画地地说,说他自己是龙王,他放了的那匹小鱼,原来是条龙子。”

(2).旧时称帝王的后代。《北齐书·琅琊王俨传》:“ 光 闻杀 士开 ,抚掌大笑曰:‘龙子作事,固自不似凡人。’”

(3).骏马名。《西京杂记》卷二:“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龙子,一名麟驹,一名絶尘,号为九逸。”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末白:]有甚好名儿?[丑白:]飞龙、赤兔……龙子。”

(4).见“ 龙子幡 ”。

(5).蜥蜴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蝘蜓,一名龙子,一曰守宫,善上树捕蝉食之。”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花鬟醉眼纈,龙子细文红。”

(6).古贤人名。《孟子·滕文公上》:“ 龙子 曰:‘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贡。’” 赵岐 注:“古贤人也。”《太平御览》卷六三五引《尚书大传·甫刑》:“ 子张 曰:‘ 尧 舜 之王,一人刑而天下治,何则?教诚而爱深也。今一夫而被此五刑。’子 龙子 曰:‘未可谓能为书。’”

上林

(1).古宫苑名。 秦 旧苑, 汉 初荒废,至 汉武帝 时重新扩建。故址在今 西安市 西及 周至 、 户县 界。《三辅黄图·苑囿》:“ 汉 上林苑 ,即 秦 之旧苑也。《汉书》云:‘ 武帝 建元 三年,开 上林苑 ,东南至 蓝田 宜春 、 鼎湖 、 御宿 、 昆吾 ,旁 南山 而西,至 长杨 、 五柞 ,北绕 黄山 ,濒 渭水 而东,周袤三百果。’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

(2).古宫苑名。 东汉 光武帝 时建造。故址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 汉 魏 洛阳 故城西。 东汉 永平 十五年冬,车骑校猎 上林苑 ,即此。

(3).古宫苑名。 南朝 宋 大明 三年建造。故址在今 江苏 南京市 玄武湖 北。见《宋书·孝武帝纪》。

(4).泛指帝王的园囿。 宋 岳飞 《从驾游内苑应制》诗:“勒报游西内,春光靄上林。”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何处家山,回首上林春老, 秣陵 城烟雨萧条。”

(5).指 司马相如 的《上林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相如 《上林》,繁类以成艳。” 唐 李白 《大猎赋》:“《上林》云:左 苍梧 ,右 西极 。”

如意

(1) 符合心意

万事如意

称心如意

(2) 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指划用或玩赏

我这里已经办的差不多了,只差一个如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那能

方言。怎么样。

出处:

章炳麟 《新方言·释词》:“凡诸形状皆谓之态,亦谓之能; 苏州 问何如曰那能,那即若字,能即态字,犹通语言曾(俗作怎)么样矣。”

例句:

殷夫 《监房的一夜》:“ 小王 说:‘老和尚后来那能了呢?’说着笑了。”

能言

(1).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鬼谷子·中经》:“能言者儔善博惠。”《世说新语·文学》“ 晏 闻 弼 名” 刘孝标 注引《王弼别传》:“ 弼 字 辅嗣 , 山阳 高平 人,少而察惠,十餘岁便好 庄 老 ,通辩能言,为 傅嘏 所知。” 宋 叶适 《制科》:“用科举之常法,不足以得天下之才,其偶然得之者,幸也。自 明道 景祐 以来,能言之士有是论矣。”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故 曹 刘 阮 陆 ,下及 李 杜 ,异曲同工,各擅其时,并称能言,何也?”

(2).议论而有见解者。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能言莫不襃 尧 ,而 尧 政不必皆得也;举世莫不贬 桀 ,而 桀 事不必尽失也。” 北魏 《高湛墓志》:“皇上动哀,能言洒泪。”

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色天

同“ * ”。 唐 皎然 《苕溪草堂四十三韵》:“色天夜清迥,花漏时滴沥。”

未央宫

宫殿名。故址在今 陕西 西安市 西北 长安 故城内西南隅。 汉高帝 七年建,常为朝见之处。 新莽 末毁。 东汉 末 董卓 复葺 未央殿 。 唐 未央宫 在禁苑中,至 唐 末毁。《史记·高祖本纪》:“ 萧丞相 营作 未央宫 ,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三辅黄图·汉宫》:“ 未央宫 ,周回二十八里,前殿东西五十丈,深五十丈,高三十五丈。” 唐 张说 《和丽妃神道碑铭》:“此皆圣主之曲成,贤妃之本志,何必 云阳山 下,别赴通灵之臺; 未央宫 中,虚立致神之帐。” 明 夏完淳 《明妃篇》:“夜夜秋光 长信殿 ,年年春色 未央宫 。”亦省称“ 未央 ”。 汉 班固 《西都赋》:“輦路经营,脩除飞阁,自 未央 而连 桂宫 ,北弥 明光 而亘 长乐 。” 唐 雍裕之 《宫人斜》诗:“应有春魂化为燕,年来飞入 未央 栖。”

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仪表堂堂

(3) 形容志气宏大

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

(4) 阵式或气势很大

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丰沛

(1).盛多貌。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於是皇泽丰沛,主恩满溢。”《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洪泽丰沛,漫衍八方。” 晋 张载 《失题》诗:“ 江 南郡蔗,酿液丰沛。”

(2).汹涌的波涛。《古文苑·刘歆<遂初赋>》:“遭 阳侯 之丰沛兮,乘素波以聊戾。” 章樵 注:“丰沛,波之汹涌也。”

(3). 汉高祖 , 沛 丰邑 人,因以 丰沛 称 高祖 故乡。 汉 王充 《论衡·命义》:“犹 高祖 初起,相工入 丰沛 之邦,多封侯之人矣,未必老少男女俱贵而有相也。” 金 元好问 《读书》诗:“ 丰沛 帝乡多将相,莫从兴运论人材。” 清 张玉书 《谒项王庙》诗:“君不见 下相 城头望 丰沛 ,樵歌暮上 歌风臺 。”

(4).借指帝王故乡。 晋 陆云 《盛德颂》:“ 丰沛 之旅,其会如林。” 南朝 陈 徐陵 《进武帝为长城公诏》:“自镇抚 枌 榆 ,永寧丰沛。” 唐 杜甫 《别张十三建封》诗:“ 汾晋 为 丰沛 ,暴 隋 竟涤除。” 清 万寿祺 《五月》诗:“矞云五色日重光,今上龙飞 丰沛 乡。”

(5).借指 汉高祖 。 明 海瑞 《春日阻风部中限韵》:“朝马不嘶金勒断,塞游无路到关愁;却思 丰沛 有遗恨,猛士雕残蔓草愁。”

(6).泛指帝王。 郭沫若 《黑猫》二:“在宣布独立以后,更有 萑苻 馀孽一变而为 韦沛 功臣。”

(7).大的幡幔。《易·丰》“丰其沛,日中见沬” 唐 孔颖达 疏:“夫处光大之时,而丰沛见沬。” 陆德明 释文:“沛,或本作旆,谓幡幔也。”

龙准公

见“ 龙準翁 ”。

三尺

(1) 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

(2) 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英雄

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英雄乐业。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无恙

(1) 无灾祸

岁亦无恙耶?——《国策·齐策》

安然无恙

(2) 平安;没有疾病

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国语·齐策》

无恙,幸甚幸甚。——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无恙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别来无恙?

预置

安置初始值。如将计算机程序计数器置于初始位置或初始值

股肱

(1) 大腿和胳膊。均为躯体的重要部分。引申为辅佐君主的大臣。又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

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左传·昭公九年》

(2) 又如:股肱之臣

(3) 辅佐,捍卫

昔周公大公股肱 周室,夹辅 成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指掌

(1).比喻事理浅显易明或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语出《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朱熹 集注:“指其掌,弟子记夫子言此而自指其掌,言其明且易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苟得其要,则八极之外,如在指掌;百代之远,有若同时。”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坐听其谈,滚滚无穷,上下数千载间,细大之事如指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舒梁阿三公远见》:“尝见 梁文庄 诗正 掌户部时上疏稿,核计度支盈絀,如在指掌。”

(2).比喻事情容易办。语出《礼记·仲尼燕居》:“明乎郊社之义,尝禘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蜀 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今我伐之,如指掌耳。”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亦自负,视上第如指掌。”《辽史·太宗纪下》:“非 汴州 炎热,水土难居,止得一年,太平可指掌而致。”

(3).手指和手掌。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文则琳琅堕於笔端,武则鉤铬摧於指掌。”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是犹闢滔天之源,激不测之流,塞之以撮壤,障之以指掌也。”

(4).抵掌,击掌。 汉 徐干 《中论·谴交》:“然掷目指掌,高谈大语。” 晋 道恒 《释驳论》:“或指掌空谈,坐食百姓。”《明史·奸臣传·马士英》:“ 大鋮 掀髯指掌,日谈兵, 国安 甚喜。”

明知

知道得很清楚

明知故问

安刘

指 汉 初 商山 四皓辅助太子,安定 刘 氏江山之事。 唐 白居易 《题四皓庙》诗:“卧逃 秦 乱起安 刘 ,舒捲如云得自由。” 唐 杜牧 《题商山四皓庙》诗:“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 刘 是灭 刘 。” 清 袁绶 《咏史》:“四皓安 刘 非助 吕 , 戚姬 空自泪纵横。”详“ 四皓 ”。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良谋

见“ 良謨 ”。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4 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