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旅夜书怀二首·其一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李以龙 |
释义 | 旅夜书怀二首·其一原文悄悄人初寂,迢迢夜未央。 秋声惟野树,月影自寒塘。 归路纡情远,旧游入梦长。 故园有丛菊,花发似重阳。 诗词问答问:旅夜书怀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谁?答:李以龙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参考注释悄悄(1) 寂静;声音低微;不声不响 悄悄离开 (2) 小声地,偷偷地 他悄悄地全跟我说了 迢迢(1) 形容遥远。也作“迢递” 千里迢迢 (2) 漫长;长久 夜迢迢 恨迢迢 夜未央夜未尽,谓夜深还未到天明。《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孔颖达 疏:“谓夜未至旦。”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宋 杨万里 《除夕留子上伯玉子西小酌》诗:“维风及雨岁云暮,不醉无归夜未央。” 清 吴嘉纪 《拟古》诗:“酒阑亲昵散,嗟哉夜未央!” 秋声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野树生长于野外的树木。 明 何景明 《九日同诸友登贤隐山》诗之二:“野树斜侵郭,河流曲抱城。” 清 汤斌 《送李子德奉旨归养》诗:“关河落照乡山逈,驛路鸣蝉野树深。” 月影(1).映于水中或隐约于云间的月亮影子。亦指月亮。《三辅黄图·池沼》:“ 影蛾池 , 武帝 凿池以翫月,其旁起 望鵠臺 ,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名 影蛾池 ,亦曰 眺蟾宫 。” 唐 杨师道 《奉和咏弓》:“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明 俞鸣玉 诗:“中宵映雪读《离骚》,坐待虚窗月影高。”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空旷的天空里,流涨着的只是些灰白的云,云层缺处,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点两点的星,但看起来最饶风趣的,却仍是欲藏还露,将见仍无的那半规月影。” (2).月光。 北齐 邢邵 《冬夜酬魏少傅直史馆诗》:“风音响北牖,月影度南端。”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月影半牀黑,虫声幽草移。” 宋 陆游 《霜月》诗:“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崔玄微 ﹞乘着月色,独步花丛中,忽见月影下,一青衣冉冉而来。”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的母亲端坐在床上,在暗白的月影里,两眼发出闪闪的光芒。” 寒塘寒冷的池塘。 唐 王维 《奉寄韦太守陟》诗:“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唐 韦应物 《三台》诗之二:“冰泮寒塘始緑,雨餘百草皆生。” 宋 朱熹 《苧溪道中》诗:“更有寒塘水,应将此处同。” 归路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旧游从前游玩过 重历旧游令我思绪万千 入梦指睡着( zháo ),有时也指别人出现在自己的梦中 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 别梦依稀咒浙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 * 《七律·到韶山》 重阳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旧时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现又定为老人节。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 * 《采桑子·重阳》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