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蝶恋花(题九月海棠)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朱高炽 |
释义 | 蝶恋花(题九月海棠)原文烟抹霜林秋欲困,吹破胭脂,便觉西风润。 翠袖怯寒愁一寸,谁家庭院黄昏信。 明月修容生远恨,旋摘馀娇,簪满佳人鬓。 醉倚小阑花影近,不应先有春风分。 诗词问答问:蝶恋花(题九月海棠)的作者是谁?答:朱高炽 注释1. 押词韵第六部 参考注释霜林带霜或经霜的林木。 唐 李颀 《宿莹公禅房闻梵》诗:“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籟发清机。”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三折:“我只见霜林颯颯秋天晚,觉一阵冷气侵霄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老舍 《四世同堂》八一:“既使没有炮声,人们也顾不得去看霜林红叶。” 胭脂由胭脂虫雌虫的干燥身体组成的一种红色染料;一种化妆用的红色颜料,也用来画国画 胭脂膏子 西风(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翠袖(1).青绿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装束。 唐 杜甫 《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宋 苏轼 《王晋叔所藏画跋尾·芍药》诗:“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 清 龚自珍 《菩萨鬘》词:“无言垂翠袖,粉蝶窥人瘦。” (2).指女子。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明 何景明 《明妃引》:“琵琶马上再三弹,翠袖朝啼关塞寒。” 一寸(1).十分为一寸。引申为微少。《韩非子·说林上》:“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汉 贾谊 《新书·五美》:“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晋书·庾亮传》:“冒亲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 宋 杨万里 《初夏》诗之一:“雨后觅春无一寸,蔷薇花发釅燕脂。” (2).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 宋 苏轼 《次韵答王巩》诗:“我有方外客,颜如琼之英,十年尘土窟,一寸冰雪清。”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3).指光阴。 唐 李峤 《书》诗:“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参见“ 一寸阴 ”。 家庭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及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亲属 黄昏(1) 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奄奄黄昏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渐黄昏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2) 见“傍晚” 明月(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修容(1).修饰仪表。《商君书·靳令》:“修容而以言耻食,以上交以避农战,外交以备,国之危也。” 唐 柳宗元 《送班孝廉擢第归东川觐省序》:“为我谢子之舅氏,珠玉将至,得无修容乎!” (2).古代宫内女官名。为九嫔之一。始置于 三国 魏 , 南朝 宋 改为昭容。后代仍有置修容者,如 隋 、 宋 等。《宋书·后妃传》:“修容, 魏文帝 所制。”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嫔御命归·修容》:“ 魏文帝 始置修容, 隋煬 帝参祥典故,復置之也。”《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二年》:“以婕妤 韦氏 为修容。” 远恨指远离家乡所产生的惆怅怨恨之情。 唐 孟郊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诗:“天涯多远恨,雪涕盈芳辰。” 唐 唐彦谦 《柳》诗:“游客寂寥缄远恨,暮鶯啼叫惜芳时。” 佳人(1) 貌美的女子 (2) 美好的人,指怀念的人或理想中的人 (3) 有才干的人 不应(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春风(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