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怎么写好看:
二甲书法图片
二甲历史词典解释
科举考试用语。即进士第二等。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殿试,始分进士为甲、乙两等。八年,始分三等,称三甲,其第二等称二甲。宋代每科所分甲数及每甲所取人数皆不固定。端拱元年(988)、二年取进士皆未分甲,而淳化三年(992)御试进士,共录取三百五十三人,第一甲三百零二人,第二甲五十一人,仅分一甲、二甲两等。以后多分三甲或五甲。二甲例赐进士出身。元代二甲赐进士出身,授正七品官职。明清二甲名额多于一甲,但少数三甲,仍赐进士出身,其第一名称传胪。二甲中的优秀者可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其余分至各部、寺、院担任主事等中级官员或出任知县等地方官。又,清顺治三年(1646)定武进士授官例,二甲授守备。雍正五年(1727)定武进士二甲得选授十人为三等侍卫,余为守备。
词语分解:
- 二甲的解释 殿试第二等。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何澄 是二甲,选了兵部主事。”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这科就中了进士,殿试在二甲。”参见“ 殿试 ”。
- 二的字典解释 二 èr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 甲的字典解释 甲 jiǎ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甲子
历史知识推荐:别之杰
?—1253 南宋郢州治今湖北钟祥人,字宋才。嘉定进士。仕宁宗、理宗两朝,历知德安、江陵、建康等府,并任沿江制置使、淮西制置使等。淳祐间至参知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