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絃组词_絃字怎么组词_絃组词有哪些_带絃字的词语 |
组词 | 絃的解释:絃xián 同“弦”①②⑥。 笔画数:11; 部首:糹; 笔顺编号:55444441554 絃开头的词语:
同弦歌。古代传授诗学,圴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后因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韩诗外传卷一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 古代授诗学诗,配弦乐而歌者为弦歌,无乐而朗读者为诵,合称絃诵。后即用以泛指授业诵读之事。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郑玄注诵, 同弦外之音。喻指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东坡近体诗,少藴酿烹炼之功,故言尽而意亦止,絶无絃外之音,味外之味 同弦索。乐器上的弦。多用作弦乐器的总称。唐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絃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宋周邦彦解连环词燕子楼空,暗尘锁一 三弦。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小唱以琵琶絃子月琴檀板,合动而歌。参见弦子。 弦和匏。均乐器名。古代八音中匏曰笙,丝曰絃,因亦泛指乐器。宋范仲淹观猎诗翦棘争探穴,摧林竞覆巢。惟开三面者,盛德播絃匏。 亦作絃筦。弦乐器与管乐器。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功可象於图画,德可刻於金石,声可託於絃管,名可留於竹帛。唐谷神子博异 即幺弦,最细的弦。一般指琵琶的第四根弦。清孙道乾凤凰台上忆 * 词从头忆,饶多少愁怀,弹破絃幺。 一说琴弦和琴徽。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絃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絃上声!参见弦 见絃外遗音。 弦乐器上的轴。转动弦线,用以调声。借指琴音。太平广记卷一四九引唐锺辂前定录杜思温向来闻君抚琴,絃軫清越,故来听耳。苏曼殊 弓箭。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伍举曰不飞不鸣,将为射者所图絃矢卒发,岂得冲天而惊人乎参见弦矢。 弓弦和箭末扣弦处。南齐书孔稚珪传然后姦邪无所逃其刑,恶吏不能藏其诈,如身手之相驱,若絃栝之相接矣。 汉桓谭新论神农始削桐为琴,练丝为絃。后因以絃桐为琴的别称。文选谢庄月赋於是絃桐练响,音容选和。李善注絃桐,琴也。 扬州弹词的旧称。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评话盛于江南,如柳敬亭紫瘌痢絃词,蒋心畬为之作古乐府,皆其选也。清李斗扬州画舫录 南叶范晔传吾於音乐,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然至於一絶处,亦復何异邪。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絃外之意,虚响之音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郑玄注遗,犹餘也。后因谓乐声中蕴含有令人难忘的韵味为絃外遗音。亦以 犹琴心。琴音中所表达出的心意。唐司空图成均讽芳情尽寄于絃心,巧变逾新于濮上。 指弦乐声和鼓吹声。唐司空图成均讽掖庭絃吹,先罢赏於材人司隶纠绳,次申严於权右。参见弦吹。 见絃管。 对弹奏弦乐器者的尊称。宋曾慥类说诸山记武夷君絃师董娇娘弹坎侯,即箜篌也。 喻言外之意。王国维人间词话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絃外之响。参见絃外之意。 絃结尾的词语:
同弦音不协调。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余长姑嫁慈溪姚氏有自嘲一联云量浅酒痕先上面,兴高琴曲不和絃。音乐术语。称和声的结构单位。 亦作冰弦。琴弦的美称。传说中有用冰蚕丝作的琴弦,故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宝兽沉烟裊碧丝,半折的梨花繁杏枝。粧一胆瓶 亦作大弦。弦乐器的粗弦,也叫老弦。战国宋玉高唐赋紬大弦而雅声流,冽风过而增悲哀。韩诗外传卷一治国者譬若乎张琴然,大絃急, 见续弦。 亦作抚弦。拨弄琴弦。指弹琴。淮南子修务训今夫盲目者不能别昼夜,分白黑,然搏琴抚弦,参弹復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 泛指南方的管弦乐器。唐李商隐燕台冬诗楚管蛮絃愁一概,空城舞罢腰支在。 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絶絃,终身不復鼓琴,以为世无足復为鼓琴者。 见七弦。 指渐微而未尽的笛声。文选马融长笛赋曲终闕尽,餘絃更兴。吕延济注餘絃,谓笛声渐微復起,亦如击絃之餘响,将更起声也。残存的琴 见春诵夏弦。 见朱弦。 亦作诵弦。诵读诗歌。语本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詔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亦作定弦。调整乐器的弦以校正音高。如演奏前先要定弦。比喻拿准了主意。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四老田头走到老孙头跟前,问道你 弹奏弦乐器。南朝宋鲍照学古诗调絃俱起舞,为我唱梁尘。唐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大指调絃中指拨,腕头花落舞衣裂。 亦作筦絃。见管弦。 变更车道,改换琴弦。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清王韬火器略说后跋若一旦易辙改絃,以其材力聪明置之於有用之地,安见其必逊 亦作十四弦。古乐器名。因有十四根弦而得名。宋孟珙蒙鞑备录燕聚舞乐国王出师,亦以女乐随行,率十七八美女,极慧黠,多以十四絃 清絃。青,通清。南朝宋鲍照代朗月行靚妆坐帷里,当户弄青絃。唐王维扶南曲歌词之二堂上青絃动,堂前綺席陈。一本作清絃。参见清 形容节拍急促,演奏热闹的乐奏。唐白居易忆旧游诗脩娥慢脸灯下醉,急管繁絃头上催。宋欧阳修采桑子词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絃, 犹冰弦。琴弦的美称。唐孟郊韩愈会合联句雪絃寂寂听,茗盌纤纤捧。钱仲联集释王元启曰雪絃,犹冰絃。陈延杰注抱朴子白雪之絃,非 见丝弦。 见改弦。 即三弦。明杨慎艺林伐山三絃所始今之三絃,始于元时。清黄景仁十四夜歌宴诗半黍欲飘风更约,三絃初定月无声。 用指弹弦。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曹纲善运拨,若风雨,而不事扣絃。安在弓弦上。 见断弦。 琴弦的一种。宋沉括梦溪补笔谈乐律琴中宫商角皆用缠絃,至徵则改用平絃。 单弦。晋葛洪抱朴子微旨比之琴瑟,不可以孑絃求五音也方之甲胄,不可以一札待锋刃也。何者五音合用不可闕而锋刃所集,不可少也。 哀怨的弦乐声。三国魏曹植幽思赋仰清风以叹息,寄予思于悲絃。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独昭君之哀奏,唯翁主之悲絃。 亦作五弦。古代乐器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舜鼓五絃,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汉张衡归田赋弹五絃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唐韦应物 弦乐器上较细的弦,音阶属高音部位。唐李商隐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蠧粉实雌絃,灯光冷如水。冯浩笺注雌絃取独居之义,律 见弓弦。 弹奏琵琶的指法之一。唐李绅悲善才诗天颜静听朱丝弹,众乐寂然无敢举。衔花金凤当承拨,转腕笼絃促挥抹。 见鸣弦。 犹言急管繁弦。唐李郢醉送诗江梅冷艳酒清光,急拍繁絃醉画堂。 见韦弦。 琴上的丝弦。元宋无春愁诗金雁尘香暗凤絃,红绳风紧阁秋千。 亦作二十五弦。古代由二十五根弦组成的一种琴瑟。淮南子泰族训琴不鸣,而二十五絃各以其声应。汉书郊祀志上泰帝使 * 鼓五十絃瑟 古琴曲名。文选嵇康琴赋飞龙,鹿鸣,鵾鸡,游絃。吕延济注并曲名。北周庾信灯赋低歌著节,游絃絶鸣。古琴曲名。三国魏嵇康琴赋飞 乐府相和歌辞名。又名四弦曲蜀国四弦。南朝梁简文帝隋卢思道唐李贺等均有此作。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四弦曲引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张 亦作品竹调丝。泛指吹弹管弦乐器。元张寿卿红梨花第四折往常我樽前歌宛转,席上舞蹁躚生疎了品竹调絃,不承望侍欢宴。清平山堂话 犹弄竹弹丝。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论他的才情,填词觅句,无所不能,便是弄管调絃,也无所不会。 亦作么弦。亦作么絃。琵琶的第四弦,借指琵琶。唐刘禹锡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聆音还窃抃,不觉抚么絃。絃,一本作 亦作小弦。指弹拨乐器的细弦。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瑟以小絃为大声,以大絃为小声,是小大易序,贵贱易位,儒者以为害义,故不鼓也 犹秦筝。唐李白古风之五五齐瑟弹东吟,秦絃弄西音。宋贺铸侍香金童词燕堂开,双按秦絃呈素指。 见雅弦。 节奏急速的弦乐。艺文类聚卷四四引汉侯瑾筝赋急絃促柱,变调改曲。晋陆机猛虎行急絃无懦响,亮节难为音。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 指装饰华美的筝瑟一类弦乐器。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俺只图向春风弄锦絃,趂韶年倒玉杯。 谓离别时弹奏的琴声。南朝梁范云饯谢文学离夜诗分絃饶苦音,别唱多凄曲。 见钧弦。 见素弦。 絃居中的词语:
同改弦更张。孙中山北伐进行中之三帅令盖前此大病政府与人民之间,遂生隔膜,今者革命政府不恤改絃更张,以求与人民合作。 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宋苏辙送龚鼎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遗音者矣。后因以朱絃三嘆指称音乐的美妙。宋苏轼答仲屯田次韵大木百围生远籟,朱 筝瑟之类乐器的美称。清洪昇长生殿舞盘冰絃玉柱声嘹喨,鸞笙象管音飘荡。 谓管弦之音繁密而急促。唐钱起玛瑙杯歌繁絃急管催献酬,倏若飞空生羽翼。元萨都剌百禽歌繁絃急管耳厌闻,要听山中百禽语。亦作繁 犹改张易调。隋书循吏传梁彦光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餳。臣自分废黜,无復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復垂收採。请復为相州,改絃易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明史潘埙传今春秋已盛,更絃易辙,此其时也。清黄宗羲明文案序下要以学力为浅深,其大旨罔有不同,固无俟於 家家弦歌,户户吟诵。谓流传极其广泛。清陈确答张考夫书自有宋中叶以来,程朱之书已家絃户诵,岂皆闻道者耶清钱泳履园丛话碑帖唐 见改弦易辙。 没有弦的琴。南朝梁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絃琴一张,每酒适,輒抚弄以寄其意。后用以为典,有闲适归隐之意。唐白居易 犹改弦更张。三国志吴志孙休传论休孙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改絃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乱乎陈书傅縡传陛下如 见改弦易辙。 见七弦琴。 亦作么絃孤韵。谓小曲的音韵,与具备各种乐曲乐器的大乐相对。唐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清 传说中一种能接续弓弩断弦或刀剑断刃的胶。太平御览卷九一五引旧题汉东方朔十洲记凤麟洲在西海之中上多凤麟数万餘群。仙家煑凤喙 |
随便看 |
|
组词大全共收录13436条组词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字的组词方法及造句方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