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送兄
朝代 明代
作者 石宝
释义

送兄原文

云满青山酒满尊,儿时旧事共兄论。

书仍累代家藏在,树有当年手植存。

恒岳雨馀峰隐见,桑乾秋涨势翩翻。

将身不及征鸿影,一夜相随过雁门。

诗词问答

问:送兄的作者是谁?答:石宝
问:送兄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送兄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石宝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宝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熊峰集卷四

参考注释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儿时

童年

谈及儿时故乡的景物,如在眼前

旧事

已往的事;从前的事

旧事重提

累代

历代

家藏

家中收藏的。《新唐书·于休烈传》:“ 韦述 以其家藏《国史》百三十篇上献。”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顾求书之詔屡下,天下家藏,詎能悉上册府。”《三国演义》第八回:“次日,便将家藏明珠数颗,令良匠嵌造金冠一顶,使人密送 吕布 。”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考证·氏籍》:“ 彭门 寇钧国 ,家藏 李廷珪 下至 潘谷 十三人制墨。”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手植

亲手种植

这棵杨树是他当年手植的

恒岳

亦作“ 恆岳 ”。即 恒山 。为五岳之一,故称。《魏书·太宗纪》:“﹝ 泰常 四年﹞秋八月辛未,东巡。遣使祭 恆岳 。” 元 刘因 《恒山楼》诗:“万岭尊 恆岳 ,遗臺枕后潭。”参见“ 恆山 ”。

见“ 恆岳 ”。

隐见

(1).或隐或现。 南朝 梁简文帝 《咏栀子花》:“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江光隐见黿鼉窟,石势参差乌鹊桥。” 清 邵长蘅 《游孤山记》:“西行过 陆宣公祠 ,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2).隐退或出仕。 金 王若虚 《扬子法言微旨序》:“今公于 子云 之书,辨明是正,厥功多矣,至于进退隐见之际,尤为反覆而致意。” 清 唐甄 《潜书·受任》:“士当巷居,隐见惟己,人不得致也。出而干主,任之犹轻,言之犹浅,去留亦惟己,人不得泥也。”

桑乾

1.河名。今 永定河 之上游。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 唐 李白 《战城南》诗:“去年战, 桑乾 源,今年战, 葱河 道。” 明 沉炼 《寄冯敬叔》诗:“ 桑乾河 水近,知是忆 并州 。”

2.古县名。

秋涨

秋日江河水上涨。 宋 戴复古 《江涨见移居者》诗:“夏潦连秋涨,人家水半门。”

翩翻

(1).上下飞动貌。 唐 王昌龄 《灞上闲居》诗:“庭前有孤鹤,欲啄常翩翻。” 宋 朱淑真 《春日行》:“何处飞来双蛺蝶,翩翻飞入寻香径。” 明 王錂 《春芜记·探遗》:“笑翩翻舞蝶,空是追随。”

(2).飘忽摇曳貌。 汉 刘向 《说苑·指武》:“钟鼓之音,上闻乎天;旌旗翩翻,下蟠於地。”《三国演义》第二六回:“ 文丑 沿河赶来,忽见十餘骑军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出马而来,乃 汉 寿亭侯 关云长 也。”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卷堂文》:“风吹纸帐影翩翻,惊回旅梦。”

将身

立身处世。《孔子家语·五仪解》:“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

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几年前

(2)

赶不上,来不及

躲避不及

后悔不及

(3)

够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为对风采的描绘…,这部书是其他任何书都不及的

征鸿

即征雁。 南朝 梁 江淹 《赤亭渚》诗:“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 宋 陈亮 《好事近》词:“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 明 刘基 《自都回至通州》诗之二:“西风吹青冥,征鸿暮萧萧。”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儂有词场云水外,但凭栏送尽征鸿字。”参见“ 征雁 ”。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 吴王 苑内花。”

相随

(1).亦作“ 相隋 ”。谓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雁门

(1).郡名。 战国 赵 地。 秦 置郡。今 山西 北部皆其地。

(2).见“ 雁门山 ”。

(3).见“ 雁门关 ”。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