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哭元双杉
朝代 宋代
作者 释善珍
释义

哭元双杉原文

哭公非入人,觉苑失龙麟。
白日有明暗,青天无鬼神。
戒珠常照夜,锁骨不栖尘。
老我谁相问,空余影伴身。

诗词问答

问:哭元双杉的作者是谁?答:释善珍
问:哭元双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善珍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善珍名句大全

释善珍哭元双杉书法欣赏

释善珍哭元双杉书法作品欣赏
哭元双杉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入人

谓打动人,为人所感受、理解。 明 胡应麟 《诗薮·南度》:“ 宋 人诗,最善入人,而最善误人。” 朱自清 《杂文遗集·歧路灯》:“这种对照的取材,正是容易入人的,表达理想的法子。”

觉苑

(1).本谓佛所居的净土。借指僧院。 唐 高适 《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诗:“招提何清浄,良牧驻轩盖。露冕众香中,临人觉苑内。” 宋 苏轼 《赐济阳郡王曹佾罢散兴龙节道场酒果口宣》:“卿位重戚藩,望隆耆德,归诚觉苑,增祝寿山。”

(2).比喻修行者的心境。 元 清珙 《闲咏》:“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长开智慧花。”

龙麟

(1).龙和麒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若令士之易别,如鷦鷯之与鸿鵠,狐兔之与龙麟者,则四凶不得官於 尧 朝, 管 蔡 不得几危 宗周 。”

(2).骏马名。

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明暗

亦作“ 明闇 ”。1.明与暗;明显与隐晦。《汉书·刘向传》:“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汉 王充 《论衡·答佞》:“深谋明术,深浅不能并行,明暗不能并知。”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二:“明闇信异姿,静躁亦殊形。”

(2).比喻政治清明与黑暗。《汉书·终军传》:“夫明闇之徵,上乱飞鸟,下动渊鱼。”

(3).喻指聪慧或愚昧。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下》:“此非听言之难,在听者之明暗也。”

(4).比喻真假;是非。《西游记》第九五回:“﹝后妃等﹞一个个上前拜告道:‘望圣僧救得我真公主来,分了明暗,必当重谢。’”

青天

(1) 蔚蓝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戒珠

(1).佛教语。比喻戒律精洁,有如明珠。《妙法莲华经·譬喻品》:“若见佛子,持戒清浄,如浄明珠。” 南朝 梁简文帝 《湘宫寺智倩法师墓志铭》:“戒珠靡缺,忍鎧无违。”

(2).念珠。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人握戒珠,家藏寳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彼此有情,临行,以所挂戒珠作赠,挥泪而别。”

照夜

谓光耀黑夜中。 汉 张衡 《思玄赋》:“ 丰隆 軯其震霆兮,列缺燁其照夜。” 汉 王粲 《神女赋》:“戴金羽之首饰,珥照夜之珠璫。” 宋 苏轼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我观 文忠公 ,四子皆超越,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

锁骨

(1).亦称“ 锁子骨 ”。胸腔前上部,呈S形的骨头,左右各一块,内端与胸骨相连,外端与肩胛骨相连。《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拄骨”注:“拄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

(2).见“ 锁子骨 ”。

不栖

(1).不栖止。 晋 刘琨 《答卢谌》诗:“匪桐不栖,匪竹不食。”

(2).引申为不萦绕。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

老我

老人的自称。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送黄成父还朝》词:“老我伴身惟有影,倚徧风轩月榭。”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和信守郑舜举蔗庵韵》词:“羊肠九折歧路,老我惯经从。” 金 李纯甫 《送李经》诗:“髯 张 元是人中雄,喜如俊鶻盘秋空。怒如怪兽拔枯松,老我不敢婴其锋。”

相问

(1).互相赠送。《礼记·杂记下》:“相问也,既封而退。” 郑玄 注:“相问,尝相惠遗也。”《国语·吴语》:“王乃之坛列,鼓而行之,至於军,斩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以环瑱通相问也。’” 韦昭 注:“问,遗也。通,行赂以乱军。”

(2).询问,质问。《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厮一定强不过我!且慢慢地相问他。”

余影

(1).留有影子。 南朝 梁 萧统 《锺山解讲诗》:“暾出岩隐光,月落林餘影。” 宋 张耒 《题堂下桐》诗:“寒枝向月空餘影,陨叶知时不待风。”

(2).遗留的影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爰自 汉 室,迄至 成 哀 ,虽世渐百龄,辞人九变,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 灵均 餘影,於是乎在。”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3: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