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鼓瑟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陈普 |
释义 | 鼓瑟原文朱弦声奏彻云清,有客沉吟倚柱听。遗响一时存楚风,断魂千载写湘灵。 珠随明月生沧海,船挟悲风过洞庭。 弦索无言胶柱倒,遥遥江上数峰青。 诗词问答问:鼓瑟的作者是谁?答:陈普 陈普鼓瑟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朱弦即练朱弦,用练丝(即熟丝)制作的琴弦 朱弦漏越。——《淮南子·泰族训》。高诱注:“朱弦,练丝。” 沉吟(1) 深思吟味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魏· 曹操《短歌行》 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杨朔《茶花赋》 (2) 间断地低声自语,迟疑不决 轻声沉吟 沉吟放拨插弦中,顿起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柱(1).靠在柱子上。《战国策·燕策三》:“ 軻 ( 荆軻 )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夏侯太初 尝倚柱作书。” (2).据《战国策·齐策四》载, 齐 人 冯谖 客于 孟尝君 ,左右贱之,食以草具。 冯谖 倚柱弹其剑而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 孟尝君 命左右食之。有顷, 冯谖 复歌曰:“长鋏归来乎!出无车。” 孟尝君 命左右为之驾。后有顷, 冯谖 又歌曰:“长鋏归来乎!无以为家。” 孟尝君 乃使人给其老母食用,无使乏。于是 冯谖 不复歌。后因以“倚柱”谓辞家求宦,不能侍亲于膝下。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实之用前韵为老者寿戏答》词:“老去聊攀 莱子 例,倒著斑衣戏舞。记田舍、火鑪头语。肘后黄金腰下印,有高堂、未敢将身许。且扇枕,莫倚柱。” (3).倚靠的柱子。多比喻支持者。 郁达夫 《过去》:“ 老二 象一只雄鸡,有什么可笑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总要我做她的倚柱,扑上身来笑个痛快。” 遗响(1).犹馀音。 汉 王褒 《洞箫赋》:“吟气遗响,联緜漂撇,生微风兮。” 宋 苏辙 《真兴寺阁》诗:“萧然倚楹啸,遗响入云霄。”《花月痕》第五回:“瑟弹 湘女 ,落遗响於三秋;环认 韦郎 ,结相思於再世。”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第二节:“《九歌》、《天问》等篇,盖犹胚胎时代之遗响焉。” (2).指前人作品的气韵风格。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木兰歌》是 晋 人拟古乐府……尚协 东京 遗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 义山 之诗,乃诗人之绪音, 屈 宋 之遗响,盖得 子美 之深而变出之者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费鹿峰诗笺》:“泛然酬应之作,犹是七子遗响。” 一时(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存楚春秋 时 吴国 攻破 楚国 , 楚 申包胥 赴 秦国 求救,在 秦 廷痛哭七日夜,终于使 秦 发兵败 吴 而存 楚 。见《左传·定公四年》。 汉 田邑 《报冯衍书》:“ 墨翟 累茧救 宋 , 申包胥 重胝存 楚 。”后用以指为国效忠。 唐 骆宾王 《咏怀》:“宝剑思存 楚 ,金鎚许报 韩 。” 断魂灵魂从肉体离散,指爱得很深或十分苦恼、哀伤 看山欲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 杜牧《清明》 千载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湘灵古代传说中的 湘水 之神。《楚辞·远游》:“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 洪兴祖 补注:“此 湘灵 乃 湘水 之神,非 湘夫人 也。”一说,为 舜 妃,即 湘夫人 。《后汉书·马融传》:“ 湘灵 下, 汉女 游。” 李贤 注:“ 湘灵 , 舜 妃,溺於 湘水 ,为 湘夫人 。” 鲁迅 《湘灵歌》:“ 湘灵 妆成照 湘水 ,皎如皓月窥彤云。” 明月(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沧海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悲风使人倍觉凄凉的风声 高树多悲风。——魏· 曹植《野田黄雀行》 洞庭(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弦索(1).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 贺老 琵琶定场屋。” 唐 顾云 《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诗:“弦索紧快管声脆,急曲碎拍声相连。” 陈毅 《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簫笛弦索齐奏,气球直於苍穹。” (2). 金 元 以来,北方戏曲或曲艺多以丝弦乐器伴奏,后人因以“弦索”为北曲的代称。如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也称《弦索西厢》。 明 沉宠绥 有《弦索辨讹》三卷。 絃索:同“ 弦索 ”。 1.乐器上的弦。多用作弦乐器的总称。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夜半月高絃索鸣, 贺老 琵琶定场屋。” 宋 周邦彦 《解连环》词:“燕子楼空,暗尘锁、一牀絃索。”参见“ 弦索 ”。 (2).弹奏弦乐。 宋 苏轼 《虢国夫人夜游图》诗:“宫中羯鼓催花柳, 玉奴 絃索 花奴 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弦索入曲》:“予幼时,犹见老乐工二三人,其歌童也俱善絃索,今絶响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 惠 雅善歌,絃索倾一时。” (3). 金 元 以来常称用琵琶、三弦等弦乐伴奏的戏曲、曲艺为“絃索”。一般多指北曲。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上篇一》:“於今世俗之乐,则南以拍板,北以絃索。”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数年以来,如 双珠 之崑腔, 润宝 之絃索,并有盛名。”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 明 清 两朝,南曲为盛,中 清 以后,曲就衰微。其行世者,鼓辞絃索诸调,声益变而辞益纷。”参见“ 弦索 ”。 胶柱胶住瑟上的弦柱,以致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三国 魏 邯郸淳 《笑林》:“ 齐 人就 赵 人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 唐 李绅 《拜三川守》诗:“改张琴瑟移胶柱,止息笙篁辨鲁鱼。” 明 张居正 《答蓟镇巡抚刘百川书》:“ 蓟 永 事势,与他镇不同,若俟贼已见形,而后调兵支粮,则无及矣。事有权宜,不宜胶柱,惟公裁之。”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輟耕投笔日,胶柱刻舟嗤。”参见“ 胶柱鼓瑟 ”。 遥遥(1) 距离很远 遥遥百有余里。——《广东军务记》 (2) 时间久远 遥遥无期 (3) 漂遥流动的样子 舟遥遥以轻飏。——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江上(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