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念奴娇(丙寅生日)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克庄 |
释义 | 念奴娇(丙寅生日)原文老逢初度,小儿女、盘问翁翁年纪。屈指先贤,彷佛似,当日申公归邸。 跛子形骸,瞎堂顶相,更折当门齿。 麒麟阁上,定无人物如此。 追忆太白知章,自骑鲸去后,酒徒无几。 恶客相寻,道先生、清晓中酲慵起。 不袖青蛇,不骑黄鹤,混迹红尘里。 彭聃安在,吾师淇澳君子。 诗词问答问:念奴娇(丙寅生日)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参考注释初度出生年时,后称人的生日 皇览揆余初度兮。——《楚辞·离骚》 小儿女(1).年幼或年轻的子女。 唐 杜甫 《月夜》诗:“今夜 鄜州 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 长安 。”《孽海花》第十四回:“ 威毅伯 笑道:‘只是小儿女有点子小聪明,就要高着眼孔。这结亲一事,老夫倒着实为难,託贤弟替老夫留意留意!’” (2).指青年男女。 茅盾 《劫后拾遗》一:“她可是挺胸走着,微侧了头,又时时憨笑,尽量摹拟十八九小儿女的情态。” 盘问严厉详细地询问 盘问行人 翁翁犹公公。老翁,多指祖父。 宋 苏轼 《与胡郎仁修》之三:“得翁翁二月书及三月内 许州 相识书,皆言一宅安康。” 宋 叶隆礼 《契丹国志·天祚帝纪上》:“五箇翁翁四百岁,南面北面顿瞌睡。” 宋 洪咨夔 《鹧鸪天·为老人寿》词:“诸孙认取翁翁意,插架诗书不负人。” 清 黄遵宪 《为小儿履端寄翁翁》诗:“婆婆言翁翁,出门九年去。” 形容葱白色。《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三曰盎齐” 汉 郑玄 注:“盎犹翁也。成而翁翁然葱白色,如今酇白矣。” 清 黄景仁 《游九华山放歌》:“银河倒掛渌水来,碎渗翁翁碧虚色。” 蔡寅 《丁未岁除》诗:“逝水年年 东海 东, 蓬山 翘首碧翁翁。” 年纪1.纪年年数。 2.年号。 3.年龄。 4.年代;时代。屈指弯着指头计数 屈指一算,离家已经十五年了 先贤已故的有才德的人 先贤祠 彷佛同“仿佛” 当日就在本日、同一天 你可以当日来回 跛子跛行的人。亦称“瘸子” 形骸形体(多指人的) 顶相指佛教传说中如来头顶之肉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塔跡、佛牙、袈裟、顶相舍利,悉在 弗楼沙国 。” 宋 陶穀 《清异录·漏春和尚》:“新栽柳树,必用泥固济,其木颇类比丘顶相。” 折当质当;典当。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二折:“你将那酒去买,鸡快宰。你与我店东头折当了那一对旧麻鞋。” 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一折:“小生将着这两箇字,直至 韩夫人 家,折当三五贯长钱来。” 门齿亦称“切牙”。适应切割的牙齿;尤指哺乳动物的切牙,在犬牙的前方,起自前上颌骨或下颌的相应牙 麒麟阁汉 代阁名。在 未央宫 中。 汉宣帝 时曾图 霍光 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三辅黄图·阁》:“ 麒麟阁 , 萧何 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书·苏武传》:“ 甘露 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图画其人於 麒麟阁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武帝 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於阁,遂以为名。” 唐 高适 《塞下曲》:“画图 麒麟阁 ,入朝 明光宫 。”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 麒麟阁 主竟不容我这督师元老附箇名儿不成。”亦省称“ 麒阁 ”、“ 麒麟 ”。 唐 刘祎之 《酬郑沁州》诗:“ 麒阁 一代良,熊轩千里躅。”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三:“功名图 麒麟 ,战骨当速朽。”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三折:“博得青史标名姓,图像 麒麟 第一人。” 无人(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物如事物的本源。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顾以为必有本体,名曰物如。物如云者,犹净名所谓色如耳。” 追忆回忆往事 追忆欢乐的少年生活 太白(1) 星名,即金星,又称“长庚”、“启明” 察日行以处位太白。——《史记·天官书》 (2) 山名,位于陕西省眉县东南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 峨眉巅。—— 李白《蜀道难》 (3)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输(原)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主治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直刺0.5—1寸。灸 3—5分钟 知章谓能看清事物的明显迹象。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钦若元辅,体微知章。”参见“ 知微知彰 ”。 骑鲸(1).亦作“ 骑京鱼 ”。《文选·扬雄〈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 李善 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鲸亦大鱼也。”后因以比喻隐遁或游仙。 宋 晁补之 《少年游·次季良韵》词:“它日骑鲸,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 元 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六:“清兴无涯腾八表,骑鲸踏破赤城霞。” 明 张煌言 《沉彤庵阁学艤舟南日山》诗:“袖归当有支机石,岂遂骑鲸向碧空。” 清 姚鼐 《阜城作》诗:“侧闻 太山 谷,往往仙人行。云霄昼下鹿, 东海 远骑鲸。” (2).亦作“ 骑鲸鱼 ”、“ 骑长鲸 ”。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 禹穴 见 李白 ” 清 仇兆鳌 注:“南寻句,一作‘若逢 李白 骑鲸鱼’。按:骑鲸鱼,出《羽猎赋》。俗传 太白 醉骑鲸鱼,溺死 潯阳 ,皆缘此句而附会之耳。”后用为咏 李白 之典。 宋 陆游 《长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东海 骑长鲸。” 金 李端甫 《太白扇头》诗:“巖冰涧雪 謫仙 才,碧海骑鲸望不回。” 明 李东阳 《李太白》诗:“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去后以后。 明 朱权 《荆钗记·启媒》:“昨闻故人 王景春 之子,堂试魁名,去后必有好处。”《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的日长日短。” 酒徒嗜酒的人。《韩非子·诡使》:“今死士之孤飢饿乞於道,而优笑酒徒之属乘车衣丝。” 唐 韦应物 《酒肆行》:“ 长安 酒徒空扰扰,路傍过去那得知。” 清 龚諴 《二月望日西涧佥宪招饮》诗:“酒徒嗜酒慙户小,饮未三升迷白皂。” 艾青 《芦笛·透明的夜》:“酒徒们,走向村边,进入了一道灯光敞开的门。” 无几(1) 很少,没有多少 所剩无几 (2) 没有多久;不久 无几死于任 恶客(1).庸俗不堪或不受欢迎的客人。 唐 李商隐 《杂纂》:“恶客不请自来。” 唐 李商隐 《杂纂》:“大暑逢恶客。” 元 张可久 《水仙子·湖上晚归》曲:“佳人微醉脱金釵,恶客佯狂饮绣鞋。”《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 清 汪为霖 《厌雨》诗:“竟同恶客驱还至,却共闲愁灭復生。”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 (2).本指不饮酒的人。后转称酗酒者。 唐 元结 《将船何处去》诗:“有时逢恶客,还家亦少酣。”自注:“非酒徒即为恶客。” 宋 苏轼 《歧亭》诗之四:“三年已四至,岁岁逢恶客。” 明 陈继儒 《群碎录》:“ 元结 以不饮者为恶客,后人以痛饮者为恶客。” (3).植物名。曼陀罗的别称。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昔 张敏叔 有《十客图》,忘其名。予长兄 伯声 尝得三十客: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曼陀罗为恶客,孤灯为穷客,棠梨为鬼客。” 相寻(1).相继;接连不断。 南朝 梁 江淹 《效古》诗之一:“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北史·源贺传》:“ 陈 将 吴明彻 寇 淮 南, 歷阳 、 瓜步 相寻失守。”《花月痕》第四六回:“覆辙相寻,曾不知戒,内阁耳目犹人有先机议处,以肃戎行者乎?” (2).寻访;找寻。 唐 韦瓘 《周秦行纪》:“今夜风月甚佳,偶有二女伴相寻,况又遇嘉宾,不可不成一会。” 宋 朱熹 《丽泽堂》诗:“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水浒传》第十九回:“到得那里,相寻着 吴用 、 刘唐 船隻,合做一处。” 先生(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清晓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清晓的微风,略带凉意 中酲喝醉酒。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丙寅生日》词:“恶客相寻,道先生清晓,中酲慵起。”参见“ 中酒 ”。 青蛇(1).青色的蛇。《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大人之国 , 釐 姓,黍食,有大青蛇、黄头、食麈。”《元史·刘秉直传》:“有青蛇蜿蜒而出,观者异之,辞神而还,行及数里,雷雨大至。” (2).古宝剑名。亦泛指剑。 唐 白居易 《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彼戮鲸鯢与截犀兕,未若我提青蛇而斩白蛇。”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则是这袖里青蛇胆气粗,怕甚么妖精物。”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观潮》:“青虵袖里藏,白鹤云中放,乾坤一壶春自广。” 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一种鹤 昔人已乘黄鹤去。——唐· 崔颢《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混迹杂身其间 红尘(1) 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红尘百戏 (2) 佛教指人世间 看破红尘 彭聃彭祖 与 老聃 的并称。传说二人均极长寿。 晋 嵇绍 《赠石季伦》诗:“远希 彭 聃 寿,虚心处冲默。” 宋 苏辙 《送李钧郎中》诗:“歌吟髣髴类骚雅,导引委曲师 彭 聃 。” 清 赵翼 《袁子才挽诗》:“本非 邢 尹 生相妬,纵到 彭 聃 死亦殤。” 淇澳见“ 淇奥 ”。 君子(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