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自是素心堪共侣,好将末俗使还淳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明代丘上仪的《千龄社集诗》 全文: 参考注释自是(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素心(1) 本心;素愿 与素心相违 (2) 心地纯洁 素心人 共侣同伴。《西京杂记》卷五:“昔人有游东海者,既而风恶船漂,不能制,船随风浪,莫知所之。一日一夜,得至一孤洲,共侣欢然。” 末俗(1).谓末世的习俗,低下的习俗。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生不丁三代之隆盛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末俗偷薄,雕伪弥深。”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末俗偷巧,内荏外刚。” 宋 王安石 《杨刘》诗:“末俗忌讳繁,此理寧復在?” 李大钊 《青春》:“末俗浇漓,未始非为此説者阶之厉也。” (2).世俗之人。指一般平庸的人。 金 王若虚 《高思诚咏白堂记》:“ 乐天 之诗,坦白平易,直以写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厌乎人意,而不为奇诡以骇末俗之耳目。”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三》:“今末俗浅识,殊无知者。” 清 纳兰性德 《杂诗》之三:“吚吚奏《皇华》,末俗自不识。” (3).世俗之人。指未出家的人。与“僧侣”相对。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犹怜末俗愚难寤,故作幽龕小座供。”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火葬倡於释氏,末俗因之。” 还淳回复到原来的淳朴状态。《南齐书·明帝纪》:“永览玄风,兢言集愧,思所以还淳改俗,反古移民。”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张罗峰》:“今乃人人侈用,一变至此,诚不可不反正还淳。”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