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课文:

 

课文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模板

课文《她是我的朋友》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
战争时期,有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两名儿童当场炸死,还有几名儿童受了伤,其中有个小姑娘。
附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接到消息,带着救护用品迅速赶到了,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几名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噢,谢谢你。”医生说,“你叫什么名字?”
“阮恒。”
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他的胳膊用酒精擦拭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
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有人问。
医生转身向那个小男陔提出同样的问题。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课文先写一名孤儿在炮弹bao6*炸中受了重伤,急需输血;接着具体写了阮恒献血的过程,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真切地反映了这个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同时设下了悬念;最后点明阮恒内心矛盾、痛苦的缘由和坚持献血的原因。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护士、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是否、草垫、酒精、掩盖、拳头、制止、轻柔、周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请学生用各种方式了解一些关于友情的动人故事;也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曾为好朋友做过什么事情,或者想一想自己的好朋友曾为自己做过的让自己感动的事。
2.本课要求会认的8个字中,应注意“输”“拭”为翘舌音,“恒”为后鼻音。“输”“拭”“捂”“竭”可联系已学过的“愉”“试”“语”“喝”进行比较记忆。
要求会写的字中,“炸”“输”“型”“酒”“掩”“咬”等字可结合形声字的特点指导,其中“炸”“酒”字可与“昨”“洒”进行比较记忆;注意“否”“咬”中,“口”在不同位置时的书写特点;对结构复杂的字,如“拳”“掩”等应加强指导。
3.课文描写具体,事件感人,能够比较容易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引发共鸣,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的具体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为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可通过谈话营造紧张、危急的气氛;还可以利用课题导入新课:本课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说说“她”是谁,“我”是谁,再简单介绍小女孩、阮恒的情况,用几句话说清楚这对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使学生在对话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思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4.本课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描写人物神情、动作的词句,提出问题,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提出问题。如,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阮恒在抽血过程中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
联系上下文提出问题。如,既然不是针刺疼了他,怎么会“啜泣”呢?为什么“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
根据人物的神情去探究内心想法提出问题。如,小男孩“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有什么痛苦呢?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做简单的分析,指导学生学会提问。
文中泡泡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读书方法。可让学生联系上文,在质疑、释疑,了解事情的起因和所面临的严峻情况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给小姑娘输血是救命的关键,刻不容缓。从而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迫在眉睫”一词的意思。
抓住阮恒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放下──举起,从这一系列动作中,引导学生体会他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最后下定决心举起手来。
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他“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这是为什么?可先让学生推测医生安慰阮恒的话,引导学生领会虽然献血不会死,阮恒所担心的只是一场虚惊,但他那愿为朋友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却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引导学生思考他这种想法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从而对阮恒献血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把握全文内容:这种想法是在医生问是否有人献血,一阵沉默之后,阮恒的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之前就产生了。之后,阮恒献血过程中“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一直到“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为止,这一段时间,这种想法始终在困扰着他。
5.教师可组织对课题的讨论:为什么用阮恒的话当题目?还可用其他什么做题目?引导学生通过题目的比较,更深入地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更深刻地感受阮恒的品格。根据课文的内容,题目还可拟为:“献血”“可敬的阮恒”等。为什么作者用阮恒的话当题目?“她是我的朋友”,是阮恒献血前真实、朴实的想法。虽然阮恒误认为给别人献血自己就要死掉,但他还是选择了献血。可见,“朋友”在阮恒心中是多么重要。阮恒待人真诚、无私助人的品格在这句话中得到最真实、最准确、最集中的反映。
6.可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把握环境特点读。如,指导读面临严峻局面的句子时,语速要稍快,读出紧张危急的气氛;把握感情基调读。如,“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举──放──举”这三个动词要读出语速的变化(从慢到快),特别是最后“举起来”语气要坚定;图文对照入情入境地读:插图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画面向学生展现了直观的形象,让学生图文对照进行朗读,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先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使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7.课后第二题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决,因描写阮恒动作、表情的句子有多处,可根据学情有所侧重地进行处理。
课后第三题要求学生想一想医生安慰阮恒的话。阮恒在献血过程中神情、动作的变化,是内心痛苦不断加剧的直接反映。产生这种痛苦的原因在于阮恒缺乏献血方面的知识。医生的话使他立即停止了哭泣,可见医生的话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想象医生安慰阮恒的是什么话:不要怕,只需要你的一小部分血就可以挽救那个小女孩的生命,你不会有危险,马上就好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医生说的话。
8.课上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下课前了解的关于友情的故事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关于友谊的故事。可能的话,结合课文内容来交流,会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步阅读》中的文章《平分生命》,同样是一个关于献血的动人故事,可引导学生结合对课文的学习读一读,议一议。

随便看

 

语文教案模板大全共收录2111篇语文教案,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中小学课文的教案模板,是语文教学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