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不认识妈妈的孩子》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展览厅里,各种各样有趣的展品,琳琅满目。这边摆着一大排晶莹透亮的玻璃瓶,瓶里装着清澈透明的液体。瓶子前面写着:“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那边陈列着花花绿绿的塑料娃娃、新式衣服、彩色气球。展品前面写着:“塑料”“合成纤维”“人造橡胶”。 可是,就在这许许多多展品当中,放着一大桶又黑又黏的液体。 “丑死了!” “脏死了!” 那些色彩缤纷的展览品,都不喜欢那桶液体,一致要求把它赶出去! 在展览会开幕的那天,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讲解员带领观众,首先来到那桶液体前面。他郑重地介绍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石油。那些色彩缤纷的展览品,全都是用石油加工出来的。石油,是它们的母亲。 这时候,那些石油的孩子全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初步了解一些科普常识,会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向大家介绍。 【教学方案一】 (一)设疑引趣。 1、板书课题,指名读。 2、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个人读) 1、标画会认字。 2、思考:课文里的妈妈是谁?孩子是谁? (三)检查反馈。 1、字音(分三步): 第一步:个体自读会认字。 第二步:小组学习:组长读生字读音,组员找到该生字,扣放在桌面上,大家一起把它翻过来,共同检查对错。 第三步:全班反馈,老师抽取卡片,学生抢读。 2、回答问题:妈妈是谁?孩子是谁? (四)再读课文。(小组齐读) 1、把字音读正确。 2、讨论:你是怎么知道那些色彩缤纷的展览品是孩子,石油是它们的母亲的?找到句子。 朗读指导:在指导学生找到讲解员介绍的句子后想一想: (1)你知道了什么?(说一说) 指导朗读:那些色彩缤纷的展览品,全都是用石油加工出来的。 (2)什么叫“大名鼎鼎”?此时讲解员是什么心情? 指导朗读:他郑重地介绍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石油。那些色彩缤纷的展览品,全都是用石油加工出来的。石油,是它们的母亲。” 导语:孩子们为什么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呢? (五)细读课文。(指名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思考:孩子长的什么样?妈妈长的什么样? 2、说一说。 3、填空练习: 展览厅里,(各种各样)有趣的展品,(琳琅满目)。这边摆着一大排(晶莹透亮)的玻璃瓶,瓶里装着(清澈透明)的液体。瓶子前面写着:“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那边陈列着(花花绿绿)的塑料娃娃、新式衣服、彩色气球。展品前面写着:“塑料”“合成纤维”“人造橡胶”。 (1)通过填的这些词语,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感受这些展品的美。 (3)指导朗读。妈妈又是什么样呢?找到句子读一读。 (4)呈现:一大桶又黑又黏的液体。(与那些色彩缤纷的展览品一起呈现。)比较读一二自然段。 导语:那些色彩缤纷的展览品是怎样对待那桶又黑又黏的液体的呢? 指导读展览品不喜欢那桶液体的语气。 “丑死了!” “脏死了!” 那些色彩缤纷的展览品,都不喜欢那桶液体,一致要求把它赶出去! (六)发散想象。 1、讨论:听了讲解员的介绍,石油的孩子们有什么表现?为什么全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2、想一想、演一演:它们会对石油妈妈说什么?石油妈妈又会对它们说什么? 3、引导升华: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教学方案二】 (一)丰富词语库。 1、自己读词语库中的词语。 2、把这些词语和你最好的小伙伴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 2、教师指导发现特殊结构的字。 品字形结构:品# 众 想一想:为什么三个“口”就是品? 像老师一样,结合“众”给自己提一些这样的问题。重点指导:丑:丑。 求:注意与“水”的写法区别开来。 (三)语文实践活动。 1、交代实践目的:评选最佳讲解员。 2、怎样讲解: (1)读一读书上讲解员说的话。 (2)引导思考:如果你是讲解员,你带领大家来到石油展厅,你应该先对大家说什么?(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是……) (3)出示道具,现场模拟:指导学生与大家交流,表达要清楚。 (4)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讲解。评选“最佳讲解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