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歌唱二小放牛郎》出自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去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潜伏着后方机关, 还隐藏着几千个老乡。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叫他带路, 他假装顺从自有主张。 王二小带路走在前面, 把敌人领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声,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八路军战士从山上冲下来, 复仇的zi6*弹将敌人胸膛射穿。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 把这动人的故事到处传扬。 每一个老乡都眼含热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前言】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首叙事诗,同时也是一首歌词。歌词颂扬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把敌人领进埋伏圈,自己英勇牺牲的壮举。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要使学生真切感知、深入领悟王二小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必须通过听唱、观察、朗读、想象等手段,把学生带进一个悲壮的感情世界,在多种感官的活动过程中,了解二小的事迹,感知英雄的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习目标】 1. 自主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建议】 一、导入 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北方的山区。敌人向解放区扫荡,解放区的政府机关和老百姓,都躲在山沟里。他们抓住了一个放牛的孩子叫他带路,勇敢的放牛郎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在山口设下的埋伏圈,而自己却英勇地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死时脸上还含着微笑。那一年,这个放牛郎才只有十三岁。他的故事流传至今。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去认识这位真正的英雄吧!(播放歌曲) 二、新课 (一)自学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2、同桌合作读书,会读的给不会读的当“小老师”。 3、自检识字情况。 (二)识字 1、激趣圈字。同学们通过读课文,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现在,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把这些字及带出的词语画上圈。词语:玩耍、危急、含着、染红、山坡、昏头昏脑、传扬 2、小组合作识字。 3、游戏识字。开火车读字。给字扩词,比比哪个同学说得多。 4、交流识记方法。 (三)写字 1、示词语,讨论加点字应注意什么。 玩耍、危急、含着、染红 2、示范书写。观察摹仿。 3、独立书写。自检互评。 4、同桌听写,巩固记忆。 (四)交流 1、分组读文,思考: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想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所得。 3、再读课文。思考: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会怎么想、怎样做? 4、结合插图,引发学生想象当时具体情景。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肯定的是,王二小知道自己反抗敌人横竖是要死的。所以表面“顺从”地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死时脸上含着微笑。在危急中,他表现了勇气和智慧,做出了使人叹服的正义壮举,这就是英雄。 (五)诵读 1、读第二、三段时,理解危急在课文中的含义:敌人扫荡、快要到山口了,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通过语速的变化体会情况的紧急。 2、读诗歌的结尾,体会人们悲愤的心情。联想到自己对有关抗日战争的认识,激发仇恨日本侵略者的感情。 3、配乐朗诵。 这个感人的故事被编成歌曲,半个世纪来广为传唱,二小没有牺牲,他英勇献身的精神激励人们去奋斗,他是真的英雄,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