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课文】 1947年,遵(zūn)照党中央的决定,刘邓(dèng)大军向大别山挺进。 经过连续十几天的行军作战,8月23日晚上,先头部队十八旅到达汝(rǔ)河北岸。 国6*民6*dang反动派集中兵力跟在后面紧紧追赶,还在汝河南岸布置了一条几十里长的防线。当十八旅到达汝河北岸的时候,敌人早已把渡口两岸的船只统统拖走、砸毁了。河水有一丈多深,人马不过去。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情况十分紧急。 旅长和政委正站在河边商量着进军的办法,一个参谋跑来报告:“liu6*伯6*承司令员和deng6*小6*平政委来了!”旅长和政委赶紧迎上去,只见刘司令员和邓政委由纵队首长陪同,大步走了过来。 deng6*小6*平政委叫参谋长打开军用地图,和其他几位首长一起分析了形势。情况确实很严重,大家不约而同地望着刘邓两位首长。 “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刘司令员扶了扶眼镜,用手指在地图上一画,接着说,“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他叮嘱旅长说:“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很快在部队中传开了。任务一级一级地往下传达: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多么厉害,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别山。每支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shou6*榴6*弹都揭开后盖,遇见敌人就打,绝不留下敌人的一个据点,绝不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漆黑的夜空被战火照亮了。冒着敌人冲天的炮火,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一座浮桥。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他们攻占了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村庄;拿下了一个据点,又进攻另一个据点。一夜之间,十八旅就攻下了十几个村庄,打开了一条六七里宽的通路。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前言】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强渡汝河的战斗情景,表现了刘邓首长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战士勇猛顽强的精神。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狭路相逢勇者胜”是这篇课文的核心,这一短语在文中反复三次,贯穿全文,这是本文表达方法上的一个特点。文章通过人物的言行反映人物品质,反映战士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谈谈对“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理解,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精神。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大别山”:湖北、湖南、安徽三省交界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跃进”:比喻极快地前进。 2.简介背景:1947年6月,经过一年的解放战争,国6*民6*dang军队已大大减少,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奉命挺进大别山地区。 (出示简图介绍) 从1947年8月7日开始,经过几天的急行军,刘邓大军到达汝河北岸。部队前有敌军堵截,后有追兵,刘邓大军必须很快地渡过汝河。于是,激烈的战斗开始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哪些地方读不懂?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 1.本文讲十八旅在刘邓首长指挥下强渡汝河向南挺进的事。 2.提出问题。师生梳理问题,解决部分常识性问题。 3.指读全文。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刘邓首长提出了一个口号“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什么意思?(狭窄路上两军相遇勇者取得胜利。) 2.默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军将土的“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①刘邓首长的“勇”,表现在他们的英明果断上,重点表现在他们的语言上。怎么读才能读出他们的“勇”?(朗读练习) ②战士们的“勇”表现在他们激战时的行动上。“如猛虎下山”“攻占……又扑向”“拿下……又进攻”等词句。怎么读才能读出战士们的勇?(可放录像片,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再引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本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学生答) 5.战斗结果怎样?读第9自然段。 “像一把钢刀”比喻什么?(勇猛的刘邓大军)“敌人的心脏”比喻什么?(置敌死地的要害之处) 五、总结 1.用自己的话说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在文中的意思。这表现了解放军战土一种什么精神? (不怕牺牲,顽强拼搏)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