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无遗才怎么写好看:
野无遗才书法图片
野无遗才历史词典解释
野:指朝廷之外,民间。遗:漏掉。民间没有遗漏的人才。形容人才极受重视,全被国家录用。《魏书.阳尼传》:“举贤良,黜不肖,使野无遗才,朝无素餐。”(素餐:指不做事白吃饭的人。) 也作【野无遗贤】。明.焦竑《玉堂丛语.荐举》:“百僚师师,真可谓朝无幸位,野无遗贤。”(幸位:侥幸得到的职位。)
见“野无遗贤”。《周书·苏亮等传论》:“太祖除暴宁乱,创业开基,食求贤,共康庶政……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
词语分解:
- 野的解释 野 yě 郊外,村外:野外
- 遗才的解释 1.谓荐举、科举遗漏人才;埋没人才。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举不遗才,进各异方。” 唐 贾岛 送沉秀才下第东归诗:“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谁遣文章太惊俗,何缘场屋不遗才。”2.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才。晋书·忠义传·嵇绍:“尚书左僕射 裴頠 亦深器之,每曰:‘使 延祖 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復遗才矣。’” 唐 梁鍠 天长节诗:“愿持金殿镜,处处照遗才。
历史典故推荐:龃龉不合
龃龉:上下齿不相配合。比喻意见分歧,不融洽投合。宋.陆游贺吏部陈侍郎启:“然贤能之进,常龃龉而不合;治安之会,亦稀阔而难遭。”明.归有光方御史寿序:“弹劾不避豪贵,风威凛然,两都为之侧目。既而以大礼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