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院副使怎么写好看:
染院副使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置,分东、西二使,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咸平元年(998)定为同七品,元丰改制定为从七品。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武义郎。
词语分解:
- 染院的解释 古代宫内掌染事的官署。 宋 欧阳修 论美人张氏恩宠宜加裁损札子:“染院工匠,当此大雪苦寒之际,敲冰取水,染练供应,颇甚艰辛。”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横行武列·染院:“宋朝会要曰: 唐 有染坊使, 太平兴国 三年分置东西染院,使名亦改也。”
- 副使的解释 1.派往外国的正使或公使的副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副使 王然于 、 壶充国 、 吕越人 驰四乘之传,因 巴 蜀 吏币物以赂 西夷 。”清史稿·职官志六:“ 光绪 元年,定出使制,命侍郎 郭嵩燾 使 英 ,翰林院侍讲 何如璋 使 日本 ,京卿 陈兰彬 使 美 日 祕 国,俱置副使。”2.指节度使或三司使等的副职。旧唐书·职官志三:“节度使一人,副使一人。”宋史·职官志十:“巡幸,有行宫都部
历史知识推荐:永嘉郡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置。治永宁县今浙江温州市。辖境相当今浙江乐清县以西,缙云、松阳、龙泉等市县以南地区。属扬州。隋开皇九年589废。大业三年607又改括州复置。治括苍县今浙江丽水市,辖境东北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