娵訾氏历史词典解释
娵又作陬,或称有陬氏。相传帝喾次妃为娵訾民女,名常仪,生挚。婼羌 ①古族名。西羌部落的一支。秦汉时居阳关西南至于阗南山谷间。畜牧逐水草,不田作。山有铁,能自作兵器。宣帝时,酒泉太守辛武贤部下有婼羌兵,即其族人。②国名。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地在阳关西,辟处西南,不当孔道。国王号去胡来王。平帝时,赤水羌入寇,其王唐兜求救于西域都护但钦。钦不助,遂走玉门关。玉门关不纳,率部人亡入匈奴。王莽遣使匈奴索还,杀害于西域界上,国亡。
词语分解:
- 娵訾的解释 1.亦作“ 娵觜 ”。星次名,在二十八宿为室宿和壁宿。其位置相当于现代天文学上黄道十二宫中的双鱼宫。左传·襄公三十年:“及其亡也,岁在娵訾之口。”尔雅·释天:“娵觜之口,营室东壁也。”2.复姓。古史相传为 帝喾 妃 常仪 的姓。史记·五帝本纪:“﹝ 帝嚳 ﹞娶 娵訾氏 ,生 挚 。” 张守节 正义引帝王纪:“次妃 娵訾氏 女,曰 常仪 ,生 帝挚 也。”
- 氏的字典解释 氏 shì 古代“姓”和“氏”分用
历史知识推荐:公子章
即“代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