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鹄类鹜怎么写好看:
刻鹄类鹜书法图片
刻鹄类鹜历史词典解释
《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鹄:天鹅。鹜:鸭子。“刻鹄类鹜”用以比喻仿效虽然不太逼真,但还相似,事与愿尚不相违背。
宋.苏轼《李杞寺丞见和前篇复用元韵答之》诗:“岁荒无术归亡逋,鹄则易画虎难摹。”
主谓 比喻模仿略似不真。语本《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故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若刻鹄类鹜,则无所取焉。”△多用于形容学无所成,做不成真品。
词语分解:
- 刻鹄的解释 1.喻仿效前贤。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既而屠龙适就,刻鵠初成。” 宋 秦观 贺苏礼部启:“叹刻鵠之未成,念攀鸿而何敢。”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诏聘太真:“掩书俯几忆平生,刻鵠初成,画虎还成。”参见“ 刻鵠类鶩 ”。2.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西游记第三七回:“倘被多官拿住,説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鵠也?”参见“ 刻鵠类鶩 ”。
- 鹜的解释 鹜 (鶩) wù 鸭子:趋之若鹜(喻很多人争着去,含贬义)
历史典故推荐:柳下惠
源见“坐怀不乱”。借指有操行的男子。明 沈受先三元记.秉操:“我是柳下惠至晓不迷,只不如鲁男子闭户无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