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行擿埴历史词典解释
汉 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李轨注:“埴,土也。盲人以杖擿地而求道,虽用白日,无异夜行,夜行之义,面墙之喻也。”后以“冥行擿埴”比喻暗中摸索。康有为《大同书》甲部五章:“若愚者乎,既不能考大地万物之理,又不能收古今诸圣之华,擿埴自喜,冥行自夸。”
见“擿埴索涂”。清·王夫之《续春秋左氏传博议》卷下:“起乎异端,冥行擿埴之浮言,五尺童子皆得钳其喙矣。”
词语分解:
- 冥行的解释 1.夜间行路。 明 许潮 赤壁游:“舳艫烧尽欲黄昏,一望芦花万骑奔。莫道冥行无可畏,阴陵还有未招魂。”参见“ 冥行擿埴 ”。2.盲目行事。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赐修堰碑:“为政不本於农,不先於水,是为不知务。不知务,是谓冥行之臣。”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箇冥行妄作。”
- 擿埴的解释 见“ 擿埴索涂 ”。
历史典故推荐:讳所自来
讳:隐瞒。自:从。剽窃他人成果而隐瞒其出处或来源。明.张溥庾开府集题辞:“夫唐人文章去徐庾最近,穷形尽态,模范是出,而敢于毁侮,殆将讳所自来,先纵寻斧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