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与立谈者历史词典解释
没有人站着同他谈话的。 形容人在群众中极端孤立。语出《孟子.离娄下》:“蚤(早)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宋.岳珂《桯史》卷四:“广旦望趋府,群僚以其故所为,遍宾次,无与立谈者。”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一:“我始由笔帖式,官成都府通判,不得上官欢,时遭呵谴,同官承风旨,置之不齿,每衙参时,无与立谈者。”
词语分解:
- 无与的解释 1.不给予。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亷;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法苑珠林卷六:“无取无与,无我所心;脱欲所须,便可提去。”2.犹不跟,不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 王太常 ﹞生子 元丰 ,絶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与为婚。”不参预;不相干。左传·襄公十四年:“詰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汉书·张汤传:“ 汤 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 汤 无与也,不谢
历史典故推荐: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于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一回:“这吴推官若是安分知足的人,这也尽叫是快活的了。” 并列 安于本分,知道满足自己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