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天于上,无地于下历史词典解释
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尉缭子.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主于后,无敌于前。”后用以形容任性行事,肆无忌惮。清 赵翼《陔馀丛考.成语》:“‘无天于上,无地于下。’……谓勇将奋不顾身也。今俗语以为人之无忌惮者。”
词语分解:
- 无天的解释 没有天理。左传·襄公二十年:“ 公子黄 将出奔,呼於国曰:‘ 庆氏 无道,求专 陈国 ,暴蔑其君,而去其亲,五年不灭,是无天也!’”谓失去庇荫。庄子·田子方:“﹝ 文王 ﹞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 成玄英 疏:“既欲捨而释之,不忍苍生失於覆荫,故言无天也。”
历史典故推荐:驱鳄之文
唐.韩愈祭鳄鱼文:“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曰;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韩愈初到潮州,得悉恶溪有鳄鱼为害甚烈,便写了这篇祭文劝其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