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 镜面湖光,苏堤一线横窗碧; 云端梵唱,竺岭千盘压阁青。 |
释义 | 镜面湖光,苏堤一线横窗碧; 云端梵唱,竺岭千盘压阁青。名人名家,名胜,西湖,11字对联 对联全文上联:镜面湖光,苏堤一线横窗碧; 对联备注:(清-张允垂《金沙港延青水榭联》;杭州西湖:张允垂题延青水阁,在西湖西岸) 参考注释镜面(1).镜子的表面。 唐 韩愈 《嘲鼾睡》诗之一:“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 唐 罗隐 《晚眺》诗:“天如镜面都来浄,地似人心总不平。”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古砚辩》:“久用则锋乏,光如镜面,不堪用。” (2).即鐴。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三:“鐴,犁耳也……形不一。耕水田:曰瓦缴,曰高脚;耕陆田:曰镜面,曰碗口。随地所宜制也。” (3). 湖南 出产的以稻谷为原料酿造的一种酒名。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二一:“你看他说了好多情况!酒后吐真言,一瓶老镜面,没有白费吧?” 苏堤见“ 苏公堤 ”。 一线见“ 一线 ”。 亦作“ 一綫 ”。1.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 唐 杜甫 《至日遣兴》诗之一:“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潦石者,一与不一故也。” 元 萨都剌 《鹦鹉曲》:“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新红枕痕浅。” 明 唐寅 《晓起图》诗:“晓鸦无数盘旋处,緑树枝头一线红。” mao3泽3东 《菩萨蛮·黄鹤楼》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学射于 庾公差 , 公差 又学射于 公孙丁 ,三人是一线传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毋竝进君子小人以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论以为皇极,以培养国家一线之脉,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潜虚 《徐节妇传》:“彼公侯将相跨州连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妇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线之绪,而使之復兴,岂不悲哉!”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其学界为螺线形,虽千变万化,殆皆一线所引也。” (3).形容极其细微。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悮半生。” 清 曹寅 《重题晚研跋后兼伤怀南洲》诗之三:“酒边花外打乖人,劫后刚回一线春。”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若是乎两 汉 之以著述鸣者,惟 江都 龙门 二子,独有心得,为学界放一线光明而已。”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是一线生机,我记好街名厂名就去了。” (4).第一线。指作战的最前线,亦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 云端[high in the clouds] 云上,云中 飞机从云端飞来 梵唱梵呗。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五:“﹝ 曹植 ﹞尝登 鱼山 临 东阿 ,忽闻巖岫里有诵经声……即效而则之。今之梵唱,皆 植 依拟所造。”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伤史拱山人》:“逋客预斋还梵唱,老猿窥祭亦悲吟。” 清 龚自珍 《杭州有所追悼而作》:“ 杭州 风俗闹兰盆,緑蜡金炉梵唱繁。” 陈世宜 《醉歌》:“高歌梵唱声相杂,龙鸣狮吼成须臾。” |
随便看 |
|
经典对联大全收录11110副对联,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春联、挽联及其它经典对联的释义,是国学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