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么由来 |
释义 |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么由来佛教 对联全文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对联备注:(广东韶关南华禅寺祖堂弥勒殿/福建福州鼓山涌泉寺山门弥勒;杭州白云庵弥勒殿。檀越:佛教名词,为梵文的音译,意译“施主”) 参考注释日日(1) [everyday]∶天天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day after day;day by day]∶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布袋(1).布制的袋子。《隋书·食货志》:“有司尝进乾薑,以布袋贮之。” (2).指招赘的女婿。或以为“补代”的音讹。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世号赘壻为布袋,多不晓其义。如入布袋,气不得出。顷附舟入 浙 ,有一同舟者号 李布袋 。篙人问其徒云:‘如何入舍壻谓之布袋?’众无语。忽一人曰:‘语讹也,谓之补代。人家有女无子,恐世代自此絶,不肯嫁出,招壻以补其世代尔。’此言絶有理。”一说作“布代”。参见“ 布代 ”。 宽肠宽心;放心。《再生缘》第二回:“今日双生男共女,祖宗香火可宽肠。”《再生缘》第五九回:“千方百计,只得这一个法的了。 明堂 想罢略宽肠,却又恐,委实前番气坏娘。”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越信西汉 初 彭越 、 韩信 的并称。《汉书·叙传下》:“ 留侯 袭 秦 ,作 汉 腹心,图折 武关 ,解阸 鸿门 。推 齐 销印,敺致 越 信 。” 颜师古 注:“ 越 , 彭越 也。 信 亦 韩信 也。” 时用(1).《易·坎》:“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王弼 注:“非用之常,用有时也。”本指在特定时间的作用。后指为当世所用。《北史·李彪传》:“﹝ 彪 ﹞识性严聪,学博坟籍,刚辩之才,颇堪时用。” (2).为世所用。亦指治世之才。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 宋 梅尧臣 《依韵和丁元珍见寄》:“实惭寡时用,又顾无奇行。” 何物亦作“ 何勿 ”。1.什么东西;什么人。《管子·小问》:“ 桓公 曰:‘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帝问曰:‘ 夏侯湛 作《羊秉叙》,絶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志》:“ 卢志 於众坐问 陆士衡 :‘ 陆逊 陆抗 是君何物?’” (2).什么,哪一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潮水至, 沉令 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人?’”《晋书·王衍传》:“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后汉书·文苑传·祢衡》“死公!云等道” 唐 李贤 注:“等道,犹今言何勿语也。”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门生》:“ 檜 大怒曰:‘我杀 赵逵 ,如獼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尔耶!’” 供养(1) [supply]∶给…提供生计,赡养 我一定供养你 (2) [provide for the needs and comforts of one's elders]∶供给长辈或年长的人生活需要 供养老人 (3) [feed;raise]∶饲养,养活 就是它们,供养着几百亿吨级的海洋动物,是真正的海洋牧草。——《海洋与生命》 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长,每只工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荔枝蜜》 山门(1) [gate of a Buddist temple;gate to a monastery]∶佛寺的大门 (2) [Buddhism]∶指佛教 欢天喜地(1) [overjoyed;be highly delighted] 形容欢喜至极 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元· 王实甫《西厢记》 (2) 亦作“喜地欢天” 请问(1) [excuse me]∶敬辞,表示请教询问 请问这个字怎么念 (2) [we should like to ask]∶口气较重,表讯问 请问,你对他真正了解吗? 头陀[梵dhūta;mendicant Buddhist monk] 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又作“驮都、杜多、杜荼” 得意[proud of oneself;complacent;revel in] 满意,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 得意的男孩 十二分得意 是甚什么。 唐 吕岩 《劝世》诗:“算是甚命,问什么卜。” 由来(1) [origin]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
随便看 |
|
经典对联大全收录11110副对联,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春联、挽联及其它经典对联的释义,是国学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