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苏辙 |
释义 | 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原文蒙愠未能忧悄悄,得闲时复醉昏昏。知君亦学无言语,岂悟维摩不二门。 病懒近来全废学,宦游唯是苦思乡。 粗知会计犹堪仕,贪就功名有底忙。 怀旧暗听秋雁过,梦归偏爱晓更长。 故人知我今何念,拟向东山赋首章。 诗词问答问: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苏辙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悄悄(1) 寂静;声音低微;不声不响 悄悄离开 (2) 小声地,偷偷地 他悄悄地全跟我说了 得闲有空闲时间 时复犹时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不才时復託怀玄胜,远咏 老 庄 。” 唐 杜甫 《溪上》诗:“ 西江 使船至,时復问京华。” 醉昏昏见“ 醉昏 ”。 言语说话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市人之言语。——唐· 杜牧《阿房宫赋》 维摩(1). 维摩诘 的省称。 唐 李商隐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诗:“ 维摩 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场。” 宋 苏轼 《殢人娇》词:“白髮苍颜,正是 维摩 境界。” 清 吴伟业 《题王石谷画》诗之二:“一幅天然图画里, 维摩 僧寺 破山 桥。” (2).即《维摩诘经》。通行 后秦 鸠摩罗什 译本。共十四品。 唐 贾岛 《访鉴玄师侄》诗:“《维摩》青石讲初休,缘访亲宗到 普州 。” 元 雅琥 《留别凯烈彦卿学士》诗:“汗竹有编归太史,雨花无迹染《维摩》。” 清 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不二门同“ 不二法门 ”。 唐 姚合 《寄不疑上人》诗:“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 清 姚鼐 《正月晦日期应宿同游浮山》诗:“异哉不二门,兼绍洞山统。” 近来现时期或刚过去的时期 废学荒废学业;中止学习。《礼记·学记》:“燕辟,废其学。” 唐 孔颖达 疏:“堕学之徒,好褻慢、笑师之譬喻,是废学之道也。” 汉 刘向 《列女传·母仪传》:“ 孟母 以刀断其织, 孟子 惧而问其故。 孟母 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宋 苏洵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昌言 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宦游为求官而出游 长卿久宦游,不遂而困。——《汉书·司马相如传》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苦思苦苦地思索 知会(1).通知;告诉。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十出:“阿公也恁欢喜,阿婆也恁欢喜。我阿儿归报,与娘行知会。”《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待本院廉访得实,当有移文至彼知会,关取尔等到此明冤。”《红楼梦》第五一回:“彼时 李紈 已遣人知会过后门上的人及各处丫鬟迴避。” (2).通知对方的文书。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 陈萼 ﹞欲待携家之任,争奈夫人有八箇月身孕,知会已去了,不敢迟留。”《红楼梦》第九三回:“衙门里今夜该班是 张老爷 。因 张老爷 病了,有知会来请老爷补一班。” 沙汀 《困兽记》二七:“他忽然想到公爷也许已经接到知会,他有点害怕了。” (3).知道;领会。《七国春秋平话》卷下:“吾布一阵,你若知会,俺便降你。”《三国演义》第六一回:“ 云 插剑声喏曰:‘主母欲何往?何故不令军师知会?’”《西游记》第七八回:“ 三藏 知会了,独出朝门不题。” 就功成就功业。《史记·汲郑列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 高皇帝 约束纷更之为?”《汉书·张耳陈馀传》:“﹝立﹞ 赵 后,辅以谊,可就功。” 唐 韩愈 《祭石君文》:“君学成于身,名彰于人,知道之可行,见人之不幸,不事顾让,以图就功。” 有底知道底细或内情而有把握 怀旧怀念往事和故人 偏爱(1) 在几件事物 * 别喜爱其中的一件 (2) 在几个人 * 别喜爱其中的一个 弟兄两个都很听话,奶奶谁都不偏爱 故人(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知我(1).深切了解我。《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曰:‘吾始困时,尝与 鲍叔 贾,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 不以我为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鲍子 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 云:‘ 刘尹 知我,胜我自知。’” 宋 苏轼 《观鱼台》诗:“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2).器重我。《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 ﹞去而事 智伯 , 智伯 尊宠之……﹝ 豫让 ﹞曰:‘嗟呼!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説己者容。今 智伯 知我,我必为报讎而死,以报 智伯 ,则吾魂魄不愧矣。’” 东山(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沉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 首章第一章。《汉书·匡衡传》:“ 孔子 著之《孝经》首章,盖至德之本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