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茂才李大师诗·其三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杜辂 |
释义 | 送茂才李大师诗·其三原文结庐孤冢气萧森,形影松楸倍折心。 往事趋庭成渺冥,只凭清梦绕荒林。 诗词问答问:送茂才李大师诗·其三的作者是谁?答:杜辂 注释1.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参考注释结庐建筑房舍 结庐在人境。——陶潜《饮酒》 孤冢亦作“ 孤冢 ”。孤坟。 唐 常建 《客有自燕而归哀其老而赠之》诗:“忆亲拜孤冢,移葬双陵前。” 明 王世贞 《鸣凤记·拜谒忠灵》:“你看垒垒孤塚狐狸穴,猿声哀断空山月。” 见“ 孤塚 ”。 萧森(1).草木茂密貌。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萧森。” 宋 司马光 《又和董氏东园桧屏石床》:“密叶萧森翠幕紆,蹔来犹恨不长居。” 明 何景明 《怀化驿芭蕉》诗:“孟夏日初赫,萧森蔽炎光。”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 (2).草木凋零衰败貌。 唐 张九龄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诗:“江城何寂歷,秋树亦萧森。” 宋 陆游 《秋思绝句》:“一片云深更作阴,东轩草树共萧森。”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国后园》诗之二:“天空远水明秋岸,梧叶萧森枫树残。” 鲁迅 《无题》诗:“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3).阴森。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 巫峡 气萧森。” 宁调元 《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夜气萧森十里堤,出门可有上天梯。” 徐迟 《入峡记》:“ 巫山 突然挺立两侧,何止十二峰。阳光被夺,气象萧森。” 形影(1) 物体和身影 形影不离 (2) 身体的影子 她的形影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松楸(1).松树与楸树。墓地多植,因以代称坟墓。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陈象设於园寝兮,映舆鍐於松楸。” 唐 刘禹锡 《酬乐天见寄》诗:“若使吾徒还早达,亦应簫鼓入松楸。”《旧五代史·梁书·赵犨传》:“祖先松楸,去郭数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兵燹难消,松楸多恙, 鼎湖 弓剑无人葬。” (2).特指父母坟茔。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思颍诗》:“﹝ 欧阳修 ﹞逍遥於 潁 ,盖无几时,惜无一语及於松楸之思。” 往事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趋庭亦作“趍庭”。《论语·季氏》:“﹝ 孔子 ﹞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 鲤 , 孔子 之子 伯鱼 。后因以“趋庭”谓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 鲤 对;今晨捧袂,喜託龙门。” 宋 王禹偁 《恩赐宰臣一子可尚书水部员外郎制》:“惟尔严父,为予大臣。嘉其调鼎之功,命及趋庭之子,俾升华省,仍列清曹。” 清 顾炎武 《与李霖瞻书》:“趍庭变学,既已引置 庄 岳 之间;挟策读书,亦都从游舞雩之下。” 渺冥(1).渺远。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苍苍渺冥,吾一夫区区之诚,安知必能尽达?”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閒身自与烟波愜,一棹还思入渺冥。” 陈三立 《由江入彭蠡次黄鲁直宫亭湖韵》:“四迷洲渚浸渺冥,群鸥丛雁纷相迎。” (2).无凭据而不可信。 刘师培 《文说》第二:“推之 班固 《两京赋》、 左思 《三都赋》,言虽成理,事或渺冥。” 清梦犹美梦。 宋 陆游 《枕上述梦》诗:“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宋 文天祥 《览镜见须髯消落为之流涕》诗:“青山是我安魂处,清梦时时赋大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妾少解按摩之术,愿尽技能,以侑清梦。” 刘大白 《五一运动歌》:“五一运动,醒来啊! * 人的清梦!”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