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和窦又勇秋日见访阻雨见赠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王之道 |
释义 | 和窦又勇秋日见访阻雨见赠原文风雨萧萧暮不休,顿添寒色送穷秋。已荒深院菊犹在,欲去短亭人强留。 千里书迟空噪鹊,四邻砧乱混鸣鸠。 相逢棋战宜终日,卧稻从他烂不收。 诗词问答问:和窦又勇秋日见访阻雨见赠的作者是谁?答:王之道 王之道和窦又勇秋日见访阻雨见赠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风雨(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萧萧(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不休不停止,不罢休。《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共苦战鬦不休,以有侯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即如《大风》、《垓下》、《易水》、《秋风》,古人已臻极至,无容更赘一词,乃尚剌剌不休,用心无用之地,何其不自量也!” 浩然 《艳阳天》第二二章:“﹝ 哑吧 ﹞嘴里边‘啊吗吗,啊吗吗’地叫个不休。” 寒色在七色光中,除绿色光外,如:青、紫、蓝等光之色,给人以寒冷感。也称“冷色” 穷秋晚秋;深秋。指农历九月。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一:“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 唐 韩愈 《鸣雁》诗:“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宋 秦观 《浣溪沙》词:“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移帐》:“穷秋纔换小阳春,盻不见梅花信。” 短亭离城五里的亭子叫短亭(离城十里的亭子叫长亭) 强留执意挽留、强制留下。千里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四邻周围的邻居;左邻右舍 街坊四邻 鸣鸠即斑鸠。《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鳩,翰飞戾天。”《吕氏春秋·季春》:“鸣鳩拂其羽,戴任降于桑。” 高诱 注:“鸣鳩,班鳩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八:“鸣鳩嬉庭树,焦明游浮云。” 明 刘基 《春日杂兴》诗之二:“鸣鳩语燕声相应,又是人间一度春。”参见“ 斑鳩 ”。 相逢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棋战亦作“棊战”。下棋。 宋 陆游 《识喜》诗:“僧招决棋战,客让主诗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画字行棋》:“盖棊战所以为人困者,以行道穷迫耳。” 终日从早到晚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荀子·劝学》 烂不收谓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宋 张耒 《秋末圭宝斋前菊盛开赋得绝句》:“幽斋谁与破穷愁, 蜀 锦当轩烂不收。” 宋 张孝祥 《题断堤寺》诗:“柔桑细麦緑油油,云水烘春烂不收。” 金 元好问 《游龙山》诗:“苔花万锦石,丹碧烂不收。”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