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苏台守受代归朝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夏竦 |
释义 | 送苏台守受代归朝原文香案当衙拜凤书,使君旌节下姑苏。宾朋唱和诗千首,耆幼扶携酒百壶。 野树遮藏过建业,乱山迎送出江都。 西风不得同归去,红藕花边望舳舻。 诗词问答问:送苏台守受代归朝的作者是谁?答:夏竦 参考注释香案香几,用来放香炉的长方形桌子 凤书(1).古谓帝王受命的吉兆。《艺文类聚》卷九九引《春秋元命苞》:“火离为凤皇,衔书游 文王 之都,故 武王 受凤书之纪。”《南齐书·高帝纪上》:“凤书表肆类之运,龙图显班瑞之期。” (2).指皇帝的诏书。 唐 张说 《羽林恩召观御书王太尉碑》:“谁家羽林将,又逐凤书飞。”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六:“何处春深好?春深学士家。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参见“ 凤凰衔书 ”、“ 凤詔 ”。 使君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乐府诗集·陌上桑》 旌节(1).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周礼·地官·掌节》:“货贿用璽节,道路用旌节。” 郑玄 注:“旌节,今使者所拥节是也。” 孙诒让 正义:“《后汉书·光武纪》 李 注云:‘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毦,三重。’……《司常》云:‘析羽为旌。’旌节,盖即以竹为橦,又析羽缀橦以为节。其异於九旗者,无縿斿也。 汉 节即放古旌节为之,故 郑 举以相况。” 唐 杨炯 《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乘使者之輶车,掌行人之旌节。” (2).借以泛指信符。 萧三 《送毛主席飞重庆》诗:“和平、民主、团结,三者都不能一缺--这就是人民付托给 毛主席 的旌节。” (3).旌与节。 唐 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行则建节,树六纛。 唐 岑参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诗:“旌节罗广庭,戈鋌凛秋霜。”《旧唐书·崔宁传》:“先时, 张献诚 与 旰 战, 献诚 屡败,旌节皆为 旰 所夺。” 宋 岳珂 《愧郯录·旌节》:“旌节之制,命大将帅及遣使於四方,则请而假之。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唐 天寳 中置。节度使受命日赐之,得以专制军事。行即建节,府树六纛。”亦借指节度使。 唐 杜甫 《奉待严大夫》诗:“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迴。” (4).指军权。 宋 乐史 《广卓异记·出入六十年富贵》:“十拥旌节,两登相位,三掌邦计,再领盐铁。”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明相国》:“公於 乾隆 丙子、丁丑间即从征 西域 ,久拥旌节。” 姑苏亦作“ 姑胥 ”。1.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史记·河渠书》:“上 姑苏 ,望五湖。”《淮南子·人间训》:“﹝ 越王 ﹞甲卒三千人,以禽 夫差 於 姑胥 。”参阅 宋 范成大 《吴郡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吴县》。 (2).指 姑苏台 。《国语·越语下》:“ 吴王 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 姑苏 。” 韦昭 注:“ 姑苏 ,宫之臺也,在 吴閶门 外,近湖。”《史记·吴太伯世家》:“ 越 因伐 吴 ,败之 姑苏 。” 司马贞 索隐:“ 姑苏 ,臺名,在 吴县 西三十里。”《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 吴 兴 姑苏 而灭。” 李贤 注:“ 姑苏臺 一名 姑胥臺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姑击之于 檇李 ,復败于 姑苏 。”参见“ 姑苏臺 ”。 (3). 苏州 吴县 的别称。因其地有 姑苏山 而得名。《荀子·宥坐》:“女以諫者为必用邪? 吴子胥 不磔 姑苏 东门外乎!” 汉 王符 《潜夫论·边议》:“ 孟明 补闕於 河西 , 范蠡 收责於 姑胥 。” 唐 张继 《枫桥夜泊》诗:“ 姑苏 城外 寒山寺 ,夜半鐘声到客船。” 明 冯梦龙 《山歌·月上》:“ 姑苏 李秀才 ,贫而滑稽。”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来此已是 姑苏 ,料想地方官员,一定要来参謁。” 宾朋宾客和朋友 宾朋毕集 和诗和答他人诗作的诗。有的同韵,有的不同韵。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古来但有和诗无和韵, 唐 人有和韵尚无次韵,次韵实自 元 白 始。” 清 沉初 《西清笔记》卷一:“六月,上命回京。諭曰:‘汝在此,不过得汝和诗而已。’” 扶携(1).提携,扶植。《韩诗外传》卷五:“夫人性善,非得明王圣主扶携,内之以道,则不成为君子。” (2).搀扶。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月餘,免符下,民相扶携,守州门,叫讙为贺。”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所欲面势好,老稚通扶携。” 明 袁宏道 《送观察侯公序》:“乃扶携而诉於臺,获以其事上请,詔进公一官。” 清 唐孙华 《发粟行》:“村民持票蹋城闕,扶携百里支官粮。” 百壶泛言酒多。《诗·大雅·韩奕》:“ 显父 饯之,清酒百壶。” 唐 杨凭 《湘江泛舟》诗:“除却同倾百壶外,不愁谁奈两魂销。”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八九:“千树梨花百壶酒,共君论饮莫论诗。” 野树生长于野外的树木。 明 何景明 《九日同诸友登贤隐山》诗之二:“野树斜侵郭,河流曲抱城。” 清 汤斌 《送李子德奉旨归养》诗:“关河落照乡山逈,驛路鸣蝉野树深。” 遮藏遮蔽掩藏,使不外露。 唐 郑谷 《中台五题·牡丹》诗:“却得蓬蒿力,遮藏见太平。” 宋 范成大 《霜后纪园中草木》诗:“遮藏茉莉槛,缠裹芭蕉身。”《水浒传》第二五回:“你有甚么主见,遮藏我们则箇。” 曹禺 《日出》第二幕:“她脸上的皱纹很多,但是她很厚的脂粉把这些深深的纹路遮藏着。” 建业古县名。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孙权改秫陵县设置,治所在今南京市。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自武昌迁都于此 迎送迎来送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一路迎送荣耀,自不必説。” 郁达夫 《超山的梅花》:“两旁已经有一处一处的梅林在迎送了。”亦泛指交际应酬。 唐 郑谷 《题慈恩寺默公院》诗:“春来老病厌迎送,翦却牡丹栽野松。”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观今之郡长,鲜克尽心,有尚迎送之劳,有贪燕射之逸。” 江都扬州的别名 江都围急。——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西风(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不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同归有同样的结局或目的 红藕红莲。 唐 裴说 《旅次衡阳》诗:“晚秋红藕里,十宿寄渔船。” 后蜀 顾夐 《醉公子》词之一:“漠漠秋云澹,红藕香侵槛。” 宋 李清照 《一翦梅》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参见“ 红莲 ”。 花边(1) 手工艺品,编织或刺绣成各种花样的带子,通常用做衣服的镶边,也称花边 (2) 带花纹的边缘 瓶口上有一道花边 (3) 文字、图画的花纹边框 舳舻(1) 船头和船尾的合称 (2) 泛指船只 (3) 指首尾衔接的船只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