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哀徐致中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薛师石 |
释义 | 哀徐致中原文亡友如今隔杳冥,画身只见病时形。书窗闭久梅添润,花径荒来草又青。 一卷诗编空就绪,两年文会觉凋零。 几回行过深深巷,不忍登堂不扣扃。 诗词问答问:哀徐致中的作者是谁?答:薛师石 薛师石哀徐致中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亡友死去的友人。 唐 韩愈 《祭薛助教文》:“朝散郎守国子博士 韩愈 、太学助教 侯继 ,谨以清酌之奠,祭于亡友国子助教 薛君 之灵。”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每与亡友 王韦 , 钦佩 论之, 钦佩 以为非佳兆。”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白莽作<孩儿塔>序》:“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 如今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杳冥(1) 幽暗 于恍惚杳冥之中。——《老残游记》 (2) 极高或极远以致看不清的地方 翱翔于杳冥之上。——宋玉《对楚王问》 绝云霓,入青霄,飞腾乎杳冥之上。——《镜花缘》 只见犹言只觉得。 宋 周邦彦 《解语花·上元》词:“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弹琴诉怨》:“强对 南薰 奏 虞 弦,只见指下餘音不似前,那些个流水共高山?” 时形经常出现。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余连年无馆,设一书画铺於家门之内。三日所进,不敷一日所出,焦劳困苦,竭蹶时形。” 花径花间的小路。 南朝 梁 庾肩吾 《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 唐 李端 《暮春寻终南柳处士》诗:“入溪花径远,向岭鸟行迟。” 明 谢谠 《四喜记·花亭佳偶》:“花径尘芳,浅印花鞋小。” 冯雪峰 《雪峰寓言·狗和蔷薇》:“狗在花径中走来走去,怕迷失路途。” 一卷一排。《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只见里面是小小的三间两捲房子。前一捲三间,通连左右两铺,靠窗南炕;后一捲,一明两暗。” 诗编诗集。 宋 杨万里 《读诗》诗:“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 唐 诗读 半山 。” 就绪一切安排妥当 事就绪,射政东归。——归有光《跋唐道虔答友人问疾书》 诸事就绪 两年一年是365天,两年就是730天。文会(1).文士饮酒赋诗或切磋学问的聚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逮 明帝 秉哲,雅好文会。” 唐 杨炯 《晦日药园诗序》:“请诸文会之游,共纪当年之事。”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总评》:“每与此先生文会剧谈,至意气倾豁处,此先生輒曰:相与读 山谷 赋可乎?”《儒林外史》第三回:“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2).指文人结合的团体。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更有文会、夜学、印书会、新闻馆,别有大书院九处。” 凋零(1) 衰败,不振 (2) 用来喻人的死伤离散 回行邪行,不走正道。《后汉书·冯衍传下》:“值兵革之际,不敢回行求时之利。” (1).曲折的道路。行,指道路。《文选·张衡<东京赋>》:“迴行道乎 伊闕 ,邪径捷乎 轘辕 。” 薛综 注:“迴,曲也;捷,邪也。谓大道迂曲如在 伊闕 之外。” (2).运行,循环而行。 汉 扬雄 《太玄·玄攡》:“天日迴行,刚柔接矣。” 深巷很长的巷道。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狗吠深巷中,鷄鸣桑树颠。” 宋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不忍(1).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穀梁传·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2).不忍耐;不忍受。《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阮士瑀 伤於虺,不忍其痛,数嗅其疮。”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用日困策》:“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3).不收敛。《楚辞·离骚》:“ 浇 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 尧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愿意。《孟子·离娄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三国志平话》卷上:“﹝妻子﹞到於庵门,见学究疾病,不忍见之,用手掩口鼻,斜身与学究饭吃。” (5).舍不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予初閲时,不忍释卷。”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愜,得一篇輒爱一篇,几於不忍释手。”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此刻呀,他还不忍和同志们告别。” 登堂升上厅堂。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入门不咳,登堂无声,二不肖也。” 唐 李贺 《感讽》诗之一:“县官踏飡去,簿吏復登堂。”《说唐》第十回:“二人携手登堂,喜动颜色,顶礼相拜。”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现在已到门庭,请举步入室登堂罢。” 扣扃(1).叩门,敲门。 宋 梅尧臣 《和希深避暑香山寺》:“有客乘新霽,云林共扣扃。”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 曹 不可隐,具言有女子每夕扣扃而至。” (2).谓扣门献策。 汉 桓宽 《盐铁论·复古》:“故未遑扣扃之义,而録拘儒之论。”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