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颂古九十八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印肃 |
释义 | 颂古九十八首原文初心入处不为难,迷源逐境万重山。观音妙智慈悲力,连击三声体自闲。 □去今何处去,悠悠空锁白云关。 诗词问答问:颂古九十八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印肃 参考注释初心(1).本意。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既不契於初心,生死永诀。”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 岑文本 之初心,止于县令。” 郭沫若 《万引》:“我的初心是想在创作上得些观摩。” (2).佛教语。指初发心愿学习佛法者。《景德传灯录·弘教大师》:“初心后学,近入丛林;方便门中,乞师指示。” 为难(1) 难以应付 为难的事 (2) 使人难应付 重山重迭的山。 晋 左思 《魏都赋》:“由重山之束阨,因长川之裾势。”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蛮陬夷徼,重山万里。” 宋 张元干 《菩萨蛮》词:“归恨隔重山,楼高莫凭栏。” 观音见“观世音” 慈悲谓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怜悯 连击(1).接连击打。《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於是中军举华(画)角,连击錚錚。”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运鞠於空中,连击至数百。” 张炜 《古船》第十八章:“ 赵多多 弯下腰,看了看,又照准后头那儿连击三下。” (2).排球运动中,一人连续触球两次或两次以上,属违例现象。 三声旧指军中用以传令的金鼓、笳、铎之声。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三声既全,五彩必具,辨吾号声,知五旗。” 自闲(1).亦作“ 自閒 ”。悠闲自得。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唐 李白 《山中问答》诗:“问君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宋 苏辙 《南斋竹三绝》之一:“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 明 高攀龙 《夏日闲居》诗:“问君何所为?无事心自閒。” (2).谓自设防范。《新唐书·李夷简传》:“ 夷简 致位显处,以直自闲,夫尝苟辞气悦人。” 郭沫若 《<虎符>附录·写作缘起》:“但在故事里却丝毫嗅不出这样的气息,足见得他们很能以礼自闲,我在剧中也就写成了这样。” 见“ 自闲 ”。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悠悠(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云关云雾所笼罩的关隘。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扃岫幌,掩云关,歛轻雾,藏鸣湍。” 唐 李白 《游泰山》诗之三:“平明登 日观 ,举手开云关。” 明 陈子龙 《陟桐岩岭》诗:“千盘上风磴,百折启云关。”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