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史太师病愈未果走贺诞辰伊迩作古诗三首寄之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应时 |
释义 | 原文真隐出人间,了此一大事。尧舜既授受,边障息烽燧。 袖手辞钧衡,澹然不色喜。 高卧北山云,戏掬西湖水。 诗词问答问:《史太师病愈未果走贺诞辰伊迩作古诗三首寄之》的作者是谁?答:刘应时 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真隐真正的隐者。 唐 杜甫 《独酌》诗:“薄劣慙真隐,幽偏得自怡。” 人间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大事(1) 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事情 * 是日常事件中的一件大事 将挟兵力以行大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总的形势 大事不好 (3) 大力从事;大规模从事 大事渲染 尧舜(1) 尧和舜。据说都是上古的贤明君主 (2) 泛指圣人 授受交付和接受 私相授受 边障亦作“ 边鄣 ”。亦作“邉障”。边境上的城堡、要塞。《新唐书·回鹘传下·薛延陀》:“方帝幸 洛阳 ,将遂封 泰山 , 夷男 与其下谋曰:‘天下封 泰山 ,万国皆助兵,悉会行在,边鄣空单, 思摩 ( 李思摩 )可取也。’”《新唐书·回鹘传下·刘昌传》:“ 昌 在边凡十五年,身率士垦田,三年而军有羡食,兵械鋭新,边障妥寧。” 宋 韩琦 《感事》诗:“一来边障地,走马过三秋。” 明 冯梦龙 《邯郸梦·特诏赐环》:“以朕一时不明,陷汝三年邉障。”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大气槖山川,雄风被边障。” 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修烽燧。——《后汉书·光武帝下》 南朝自 武昌至 京口,列置烽燧。——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袖手(1).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 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耸肩,倚北墻坐。”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一折:“没揣的两鬢秋,争如我便修身闲袖手。” 清 曹寅 《贺新郎·又昭序皇和词甚美五迭前韵》词:“此目枫亭闲袖手,瞥一双游刃腾空怕。擣虀具,且高掛。” (2).藏手于袖。谓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晋书·庾敳传》:“参 东海王 越 太傅军事,转军諮祭酒。时 越 府多雋异, 敳 在其中,常自袖手。” 宋 陆游 《书愤》诗之二:“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予谢曰:‘吾幸获同舟,公等努力,而予袖手,独不愧于心乎?’” 张天翼 《新生》:“他们不甘心袖手看着自己家乡受糟踏。” 钧衡(1).比喻国家政务重任。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幼有钧衡之略,独负舟航之用。”《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 亮 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 (2).喻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 宋 范仲淹 《遗表》:“因恳避於钧衡,爰就班於符竹。” (3).比喻平衡公正。 唐 高适 《留上李右相》诗:“钧衡持国柄,柱石总贤经。” 孙钦善 校注:“钧衡:平衡,公正。” 然不见“ 然否 ”。 色喜喜悦流露在脸上。 唐 韩愈 《争臣论》:“人皆以为华, 阳子 不色喜。” 清 侯方域 《明都察院左都御史陈公墓志铭》:“既长,有器量,举於乡,不色喜。” 高卧(1) 高枕而卧 解衣铺被,准备高卧 (2) 比喻隐居;亦指隐居不仕的人 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 安石(谢安的字)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世说新语·排调》 北山(1).泛指北面的山。《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莱。”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2).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从。” 杜预 注:“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刘良 注:“谓登 北邙 望 晋 都。” (3).山名。即 钟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东。《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吕向 题解:“ 钟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彦伦 隐於此山,后应詔出为 海盐县 令。今欲却过此山, 孔生 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有道寧徵 管 ,无才却荐 嵇 。 北山 休誚让, 东观 岂攀躋。” 西湖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